观察 分析 正文

组件出口增速回落 光伏企业避免竞争落后频频扩产

一边是光伏企业为避免未来竞争落后而频频扩产,仿佛是不断增加作业量的老师;另一边是市场越来越难堪重负,就像疲于应对越来越多作业(产能)的学生。

光伏企业
光伏企业

雪上加霜的是,这个学生最近还因为一场疫情而身体抱恙——有研究指出,今年光伏全行业或遭遇40年来首次全球新增装机下滑。

未来会否一地鸡毛?先来看看今年国内光伏业的扩产潮:

4月14日,上饶经济开发区发消息称与晶科能源签订10GW高效光伏组件等项目合作协议,总投资高达145亿元。

4月10日晚,晶澳科技公告拟定增募资不超过52亿元,其中37亿元用于年产5GW高效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及配套项目。

此前的3月27日晚,协鑫集成公告与合肥市肥东县政府签署60GW组件及配套项目产业基地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总投资高达180亿元。

3月26日,海宁举行晶科能源新增7.5GW电池、7GW组件项目签约仪式,总投资105亿元。

再往前,3月23日,隆基股份公告拟投建嘉兴5GW单晶组件等项目,总投资70.11亿元。而这已是隆基股份今年以来第三次宣布扩产。

另一家龙头通威股份于2月12日和3月19日分别公告了年产30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与年产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投资额分别达200亿元和40亿元。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从年初到现在,大约有30家光伏企业宣布或启动了总投资额超过1300亿元的扩产计划,涉及产能规模已超过280GW。

对于这轮扩产潮,有人一语道破:这不是扩产新闻,这是融资新闻。

事实也的确如此:过去数年,伴随隆基和通威的不断融资扩产,两家龙头企业的市值也扶摇直上。江湖上流传一句话:“谁融资多,谁扩产大,谁的股票就最牛。”

但今年,当更多龙头企业开始如梦初醒加入融资扩产大军之际,市场需求却遭遇当头一棒:随着海外疫情快速蔓延,国内组件厂商已开始陆续收到海外客户要求订单延缓发货的通知。行业普遍认为,今年全球光伏市场总需求将下降20%。

考虑到主要龙头企业的出口占比均高达七成至八成以上,一旦海外市场缩水,这部分出口势必仍要回到国内来血拼市场。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此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2月,电池片和组件出口增速环比均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协会预计,随着海外疫情加剧,其影响在后续出口中将体现得更为明显。

尽管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上一轮全球金融危机引发光伏大洗牌的惨烈情景仍历历在目:彼时在国内排名前五的龙头——尚德、赛维、英利等也曾财大气粗、志得意满,也曾挥金如土、大举扩产,但最终或破产重整,或一蹶不振。

当然,现在的新龙头们可以举出“光伏即将迎来平价上网”“扩产的是先进产能”“不扩产成本高,产品没有竞争力”等种种理由来支撑扩产决定,每家企业内心也都坚信自己会是最后从红海中胜出的幸运儿,但当每家都这样想时,他们就情不自禁掉入那个著名的“囚徒困境”——疯狂扩产所积累的巨量产能一旦无法消化,价格战成唯一结局。悲观者甚至感叹,若干年后出现全行业亏损也未始不可能。

市场价格已分明在给出信号:SolarZoom数据显示,本周国内单晶用料跌破70元/公斤,多晶用料甚至没有指导价可出,因需求几乎停滞。硅片、电池、组件价格也同样持续下跌。

或许,行业此时更需要冷静而非冒进,各位急于布置更多作业的老师不妨也让学生喘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