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正文

金融委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 提升金融体系适应性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融委)11月28日召开第十次会议,研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进展和下一步思路举措等问题,部署近期金融改革开放重点工作。会议提出,下一阶段要突出问题导向,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和中小银行改革,引导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提升金融体系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促进金融和经济良性循环。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会议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金融委加强统筹协调,积极稳妥处置金融领域突出风险,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市场秩序好转,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总体来看,经过一年多的集中整治,我国金融风险由前几年的快速积累逐渐转向高位缓释,已经暴露的金融风险正得到有序处置,金融风险总体收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金融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会议指出,下一步要坚持既定方针政策,调整优化思路和举措,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注重在改革发展中化解风险,多渠道增强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资本实力,完善防范、化解和处置风险的长效机制,保持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这是金融委会议连续第三次提及中小银行资本问题。9月27日召开的金融委第八次会议、11月6日召开的金融委第九次会议均提到了这一问题。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宏观需要上看,补充资本有助于中小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从行业需要上看,补充资本有助于中小银行抵御风险,实现自身发展长期可持续。

曾刚称,未来需要支持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多元化渠道。例如进一步支持中小银行IPO,“最近我们看到多家中小银行接踵上市,未来还会有一批,这是很好的事情”。今年优先股新规出台,发行主体扩展到未上市中小银行,也有助于拓展融资渠道。

在二级资本发行方面,曾刚建议,未来需要政策适度支持,包括动用增信机制,平抑市场情绪,矫正不理性调整,降低中小银行资本发行的风险溢价,帮助其在二级市场发行更加顺畅。

会议强调,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根本上要靠深化金融改革开放,通过改革提供机制保障,提供动力支持。前期推出的一系列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措施取得明显成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支持了经济平稳运行。下一阶段要突出问题导向,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和中小银行改革,引导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释放活力、促进竞争、增强内生动力,提升金融体系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促进金融和经济良性循环。

关于中小银行改革,曾刚表示,中小银行要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在规模和质量之间寻找平衡,走资本集约化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和资本回报率。小银行要立足自身实力,做差异化、稳健、有特色的地方金融机构。

会议还部署了近期在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进金融治理、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改革措施,要求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加快落地实施,金融委办公室加强协调和督促,形成集成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