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正文

基金公司升级改造投研体系 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

近两年,随着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激增和产品数量扩张,行业的两极分化也越来越显著。为了更好地管理大资金,头部公司纷纷升级改造投研体系,通过投研团队的协同作战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需求。而另一方面,中小公司仍在广泛运用明星基金经理策略,力图凭借差异化优势突出重围。

行业分化加剧

业内人士认为,头部基金公司发力“大而全”、中小基金公司专注“小而精”,不同的业务形态和路径依赖构成了公募生态圈的现状,也影响着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大型基金公司对银行、保险、年金等机构客户的重视程度更高,为了更好地满足大资金的配置需求,团队作战几乎是唯一的选择。据了解,工银瑞信基金较早就根据投研团队成员的长期能力分析结果,建立了12个投资能力中心和8个研究板块。另外,公司实行长短期业绩相结合,对投研人员注重考察长期绩效表现,并将个人业绩和团队业绩相结合,鼓励分享与合作,通过精细化分工来提升投研的整体战斗力。

公募基金
公募基金

嘉实基金从2009年开始进入以“全天候、多策略”体系为主的投研2.0时期,主要在投资端对基金经理进行分组,按风格和基金经理的专长分为成长组、深度价值组、绝对价值组、周期组、主题组等,现已进入“全天候、多策略”3.0阶段,投资风格更加清晰,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不断进化。

“依靠个人进行投资已是过去式,科学投资的时代即将到来。”一位大型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表示,就像打仗一样,陆战不再是战争的主要模式,海陆空一体才是现代化战争的新形态。从目前A股显著的结构性特征、机构长期资金对工具型产品需求迅速提升的情况来看,未来三年行业基金、特色基金、指数ETF以及量化对冲产品等工具型产品大概率成为头部公司的重点发力方向。

相比较而言,中小基金公司的选择并不多,明星基金经理并非每家都有,更多的公司在同质化竞争环境中努力挖掘特色化优势。从今年以来新基金发行的情况看,诸如陈光明、洪流、周应波、任相栋等明星基金经理的新发产品爆款频出,给市场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惊喜。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A股市场逐渐走向成熟,要获得稳定可持续的回报更多的还得依靠投研团队整体的资产配置能力,大平台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从立足本土到放眼全球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陆续获批,大资管和公募基金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变化。不少基金公司不但“向外看”,而且成功地“走出去”,凭借专业优势为海外机构提供投资服务。

华夏基金早在2001年就成立了国际业务部,建立了专业的海外业务开发团队,2004年开始为境外客户提供投资服务。15年来,华夏基金的海外业务已经遍布全球,产品包括权益类和固收类QDII、RQDII专户、被动策略ETF、主动策略基金等,客户范围覆盖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工银瑞信自2008年发行了首只QDII基金之后,2011年就在香港设立了全资控股子公司,并推出了全球首只离岸人民币货币基金和首只跨市场跨时区的中国指数ETF。目前,工银瑞信旗下的QDII产品包括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投资范围覆盖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2018年,工银瑞信还推出了境内首只投资于印度市场的公募基金。

建信基金也在加快海外发展步伐,全力推进其香港子公司筹建,着力将自身打造成境内客户投资全球资本市场及境外客户投资境内资本市场的桥梁。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节奏加快,全球配置将成为大众资产配置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客户需求的增长潜力巨大。另一方面,大型基金公司长期以来积累了较多国际合作资源,在海外投资方面更具优势,加快国际化发展也是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