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正文

“小账”暴露保险业潜规则 整肃风暴升级信号发出

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近日一次内部讲话,将“尘封已久”的银保业务“小账”潜规则,再次曝光于阳光下。事实上,“小账”不只存在于银保渠道,还同样潜伏在车险等其他保险领域。

保险行业
保险行业

两家保险公司的银保业务,因被招行查出疑似银保“小账”问题而被喊暂停。与此同时,车险整治行动也开始向利益输送领域延伸。这意味着,一场针对保险业“小账”违规违纪的整肃风暴,正在升级。

何为“小账”

何为银保“小账”?田惠宇近日在内部会议上谈及从严治理违规违纪行为时说,他最不能容忍的一件事,就是员工收取保险公司的回扣。对这个问题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对内,谁收取回扣就开除谁,甚至移交司法处理;对外,取消相关保险公司准入资格,哪怕会影响到中间业务收入,也在所不惜。

田惠宇口中的回扣,即“小账”。“小账”是相对于“大账”而言的。“大账”在明、对外,“小账”在暗、对内。其实,这一潜规则不仅存在于银保市场,在车险领域也早已司空见惯。

“大账”是指,保险公司委托银行、邮局、4S店等第三方渠道代卖银保、车险等产品之后,支付给他们的正常手续费,即双方在业务合作协议上写明的手续费支付标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般各地保险市场都会设置“大账”上限,不同期限不同类型的产品上限水平不一。

比如,在银保渠道,一般来说,趸交银保产品的“大账”大概在2%至4%之间;在车险领域,各地自律公约中约定的正常手续费普遍在“15%(商业车险)+4%(交强险)”。

但是,在保险业以保费规模为王的这些年,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撑大了银行、4S店第三方渠道的胃口。“大账”之外再加“小账”,似乎已经成了保险公司挺进第三方渠道前的潜规则。

在保险公司内部,“小账”属于暗账、见不得光的账目。走“小账”是指违规套费变相支付手续费,保险公司通常以其他方式给予合作机构或其经办人除手续费标准以外的任何名义的利益和费用,包括业务推动费以及以业务竞赛奖励或激励名义给予的其他利益。

“如果监管部门只是检查保险业务账面文件,‘大账’基本都是符合要求的。但事实上,其中大有文章。”一家保险公司审计部门人士透露说。

这些“小账”是如何走出去的呢?据保险公司内部人士透露,通常保险公司在给第三方渠道手续费上多支出的那部分金额,一般通过会议费、旅游费、培训费、咨询费、餐饮费、业务宣传费、租赁费等方式虚列公司费用,或者在应收账款科目上“做手脚”。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一般保险公司支付给第三方渠道的“小账”水平,视产品的久期和类型而定。一般来说,趸交银保产品的“小账”费用水平大概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之间;而车险领域的“小账”水平则较为夸张,普遍在百分之十以上,甚至达到百分之二三十。

表面上看,“小账”是保险公司采取的市场化竞争手段,但一旦涉及套取费用、私下给予交易对方额外利益以达成自身目的,则涉嫌财务数据造假、商业贿赂,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在“小账”这个问题上,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第三方渠道,其实都难辞其咎。而高企的手续费不仅伤及整个保险市场的有序竞争,也同样拖累保险公司本就薄利甚至无利可图的银保、车险业务。于保险公司而言,自身经营压力加大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合规风险。

整肃风雨骤

监管部门近年来一直大力整顿市场乱像,但银保手续费“小账”问题,为何屡禁不止?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方面源于机构合规意识淡薄,另一方面也源于过去监管难以做到“合一”。“比如,在银保‘小账’问题上,过去银监部门查银行这方面的违规情况,保监部门则只能管到保险公司,任何一方都难以约束到对方,难以打破孤掌难鸣的局面。”业内人士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当原银监会与原保监会合并成“银保监会”后,曾经分属不同金融行业的银行业与保险业也有了进行深度融合的契机,银保监管工作也将迎来进一步加强的趋势。多位保险公司负责人称,其实大家都欢迎整顿,有利于净化整个市场,减少企业违规风险。

其实,无论是从银行自发加强内部治理,还是从监管部门从严监管来看,针对保险市场“小账”乱象的整肃风暴升级信号已经明朗。上证报记者上周独家获悉,银保监会拟建立车险关键人员履职回避制度,从源头上避免财险公司关键人员及其亲属既拿手续费又吃赔款,内外勾结、暗箱操作、损公肥私,旨在铲除涉嫌利益输送关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