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协发布贸易报告 称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7月19日,《中国贸易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18)》在中国银行业协会贸易金融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贸易金融年会上发布。报告指出,贸易金融有利于银企双方的风险防范。贸易融资及各类避险工具的组合运用,使得银行和企业能较大程度上规避或减轻自身承担的风险。
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在此背景下,我国贸易金融业务需遵循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外汇局等多个监管机构的管理要求,在保障贸易真实合规、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础上,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服务实体经济。
报告显示,贸易金融业务转型发展呈现三大特点。一是电子化发展。随着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迅速兴起,电子技术在贸易金融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发展线上贸易金融业务平台,解决传统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线上综合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可通过对贸易融资流程中交易、融资、结算、物流等环节的把握以及和海关、税务等平台的对接,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企业背景和贸易融资全流程的跟踪和分析。不仅降低了银行的风险,同时为大量小微企业提供了融资新途径。
二是结构化发展。近年来,结构性贸易融资产品迅速发展。结构性贸易融资的核心在于交易结构,在具体业务上有较强的灵活性和专业性。尤其在大宗商品融资领域,通过各种融资工具和合作机构的组合,参与客户大宗商品贸易环节,满足其库存管理、商品回购、代理采购等多元化融资需求,同时能够改善传统模式中银行在交易真实性,货权控制及处置变现方面的困难。
三是投行化发展。随着国内资产证券化的迅速发展和基础资产的日益丰富,贸易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比例逐步上升。贸易融资资产依托真实的贸易背景,同时具有流动性、自偿性等特点,属于银行较为优质的资产之一,在资产证券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内已有多种贸易融资资产混合发行的案例,基础资产主要包括信用证、保函、保理等。
报告还指出,贸易金融有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贸易金融嵌入到贸易双方包括采购、制造、销售等环节在内的上下游的各节点,与贸易周期相匹配,是商业银行的基础性业务,本质是为商品或服务交易提供支付、结算、信贷、信用担保、避险保值等服务,便利企业开展贸易往来,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报告称,贸易金融有利于银企双方的风险防范。贸易融资及各类避险工具的组合运用,使得银行和企业能较大程度上规避或减轻自身承担的风险。对于企业而言,通过银行提供的担保、汇率/利率衍生产品、信保融资等产品和服务,能有效规避或减轻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国别风险、政治风险及自身的汇率风险等,实现贸易项下风险规避和资金保值增值。
对银行而言,贸易融资具有自偿性的特点,形成资金闭环。一方面,在特定的贸易背景下,银行相对易于封闭运作和管理;另一方面,企业通过贸易融资获得的资金融通需专款专用,确保了资金投向符合实际交易所需,使得银行能充分掌握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据悉,中国银行业协会已连续第三年向社会公开发布贸易金融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总结2018年全球贸易金融、我国外贸行业及银行业贸金业务发展情况,介绍贸易金融监管环境与政策变化、贸易金融业务转型发展特点,以及贸易金融创新案例,分析贸易金融业务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及人民币国际化、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等角度对贸易金融业务发展前景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