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正文

北京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 市民将享受福利

请一个外国律师,到一个外资养老机构过晚年,在外资投行办业务……未来,这些都将成为北京市民享受服务业开放的福利。

北京城市
北京城市

今年以来,北京市服务业新一轮全面扩大开放徐徐展开,14项新举措将在信息、科技、金融、商务、文化娱乐、卫生、社会等6个领域推出,共提出了多达177项的具体措施目标。

“北京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81%,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了将近30个百分点,北京的服务贸易占全国服务贸易的1/5左右,应该说北京的经济结构引领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这就是为什么国家选北京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北京市副市长殷勇昨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

今年1月31日,国务院批复了《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这是继2015年5月国务院批复的总体方案和2017年6月批复的深化方案后的新一轮试点方案。据介绍,此次方案从5个维度的基本思路出发,提出了9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制定了177项改革开放的具体措施目标,此轮试点期为三年。

金融领域是新一轮开放的重头戏之一。在新一轮开放方案的目标中,金融业大概占了47项,超过了1/4的比重。

殷勇表示,将从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市场、金融区域布局四个方面深化开放的布局。在金融机构方面,根据国家金融业开放的总体安排,保险行业、资产管理行业、证券行业外资持股比例今年能达到51%,两年以后就全部取消股比的上限。

去年12月,瑞银集团就增持位于北京的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由24.99%增加至51%,瑞银证券成首家外资控股券商。

北京市还支持符合条件的基金产品参与内地与香港基金产品的互认,支持北京的新三板,私募股权转让的场所,股权交易的场所更多地对接国际,引入国际的投资者。

据悉,将有更多服务业新业态落户北京。包括在互联网信息领域培育跨界融合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在教育领域引入国际教育资源;在医疗养老领域引入国际资本,激活民间的资本,扩大高质量的医疗供给服务;在专业服务领域降低门槛,推动资质互认,构建全球化的服务网络。

此外,探索制度型开放也是北京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重要内容。商务部部长助理李成钢表示,当代服务业发展具有无边界的特点,开放领域正从传统的关税、通关这些边境措施向知识产权、竞争法规等边境内措施拓展,对制度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要发挥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就应当加强制度型开放。

北京的新方案中对外企的一整套服务体系正是制度型开放一个侧面。殷勇介绍说,“新的试点进一步探索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全周期’管理服务机制,在商事登记、融资环境、通关便利、税收服务、知识产权、法律保障、产业协同、监管服务等方面优化流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能力。”

在制度型开放方面,新方案中,北京探索实施以“十全”为代表的服务业制度创新,包括“全环节”商事登记制度、“全领域”负面清单管理、“全周期”投资监管服务、“全路径”企业融资环境、“全维度”国际人才保障、“全流程”通关便利、“全透明”税收服务、“全方位”知识产权保护、“全覆盖”法治保障、“全链条”区域产业协同十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