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金融监管加强 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年来,金融监管从分散走向协调联动,从微观审慎走向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并重,金融机构也在逐步适应更完善的监管框架。作为一名金融老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晓炼对行业发展有着独到的理解。

金融改革
金融改革

“金融监管的目的不是管制金融资源、控制金融机构具体经营活动,而是着眼于建立更加协调、中立的监管制度,促进金融市场作用充分发挥,让金融主体的活力竞相迸发。”胡晓炼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无论是防风险还是稳增长,金融主体自身作用的发挥都至关重要。

2019年,进出口银行将继续坚守支持实体经济的本源,形成更加完善的“一带一路”金融支持服务体系,护航企业“出海”。“以政策性金融之力,激发市场之活力。”胡晓炼称。

金融监管要能激发主体活力

“金融监管改革,应该从行政管控转移到规则的制定以及规则执行的监督上,而不是由政府部门来控制机构的具体业务活动、经营事项。”胡晓炼认为,金融改革应着力于增加金融主体活力,要尽快把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的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清晰明确的规则和严格准确的执行,是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方面。胡晓炼认为,应以监管法制规范约束经营主体,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依法合规稳健经营,“要增强立法规则的时效性,要跟得上金融创新的步伐,也要对接得上国际标准。”

在执行过程中,监管尺度的一致性和连续性需尽量保持。连续性的政策能给市场长期稳定的预期,有利于发挥主体活力。“还要进一步加大与市场的沟通,将市场影响评估作为制定实施监管政策的必经程序。”胡晓炼认为,“充分关注对金融机构经营行为和风险状况的影响,善于运用市场力量和经济的自我调节与修复机制,激发金融主体的内生动力,促使其自我调整风险偏好。”

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进出口银行聚焦服务于对外经济贸易投资发展与国际经济合作。结合自身定位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进出口银行2019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金融体系的供给结构、创新能力、服务效率,距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尤其针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还有待增强。”胡晓炼认为,增强金融服务普惠性,提高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能力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服务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方向。

在服务对象上,进出口银行聚焦于外贸小微企业,依托外贸综合服务新业态,显著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同时,该行创新支持外贸小微企业模式,开展了小微企业直贷业务试点,并进行系统开发,推动小微直贷业务线上化、自动化、智能化操作。

“去年底,进出口银行制定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23条措施,与32家民营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胡晓炼介绍。

据悉,进出口银行还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引领、撬动资金的作用,通过与地方银行业机构合作的方式,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撬动更多资源投入“一带一路”建设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进出口银行已经建立起一套以信贷为主体,投资、租赁、资金、贸易金融、咨询等业务为补充的全方位业务体系。

目前,部分项目建设资金仍存在缺口。“解决资金缺口,还应充分动员各国政府、国际资本、民间资本参与,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调动多元化资金,拓展信贷、债券、股权投资基金等多种融资渠道。”胡晓炼认为。

这些问题的解决并非一蹴而就。她认为,要加强信息沟通与业务协同,研究建立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下一步,进出口银行将进一步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撬动多方资源投入“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