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热点 正文

北京应用城市大脑 机制+科技”突破基层治理难题

如今是科技时代,利用科技来管理一个城市,这对我国的经济带来极大的影响。北京应用城市大脑,机制和科技结合突破基层治理难题,也聚焦民生细节,增强了系统的服务性。所以城市大脑就是呼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

北京应用城市大脑有什么作用
北京应用城市大脑有什么作用

以前在没有城市大脑的时候,晚上就会有很多渣土车在乱闯,对大家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危险,现在利用“一键式”抓拍,现在根本很少看到这种情况了。所以城市大脑系统在交通领域上起到很大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推出城市大脑,在探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科技之路上,打造出新型只会城市。

海淀区面积43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300万人,商业、办公、交通、居住等高度集中,用传统方法管理城市,治理成本高企,基层干部疲于应对,城市治理水平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城市的基层治理长期依靠突击式、运动式执法,部门之间各自为战,掌握的数据互不兼容,治标不治本。”海淀区城市管理服务指挥中心主任李伟说,海淀区也曾多次对治理难题下重手整治,虽然有一定成效,但往往陷入“拉锯战”。

北京应用城市大脑管理城市
北京应用城市大脑管理城市

为了提升治理水平,海淀区整合区域内各政务系统,将信息资源集纳整合,开发“城市大脑”综合系统,即一张感知神经网、一个智能云平台、两个中心(大数据中心、AI计算处理中心)、N个新应用,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多个部门的数据信息实时共享,对区内公共安全、城市环境、交通出行、环保生态等问题进行智能分析,“对症下药”。在海淀区城市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十余个电子显示屏占据了一整面墙,上面实时显示着交通、市容、环境等领域数十个智能化场景,每一项运行情况都配有详细的数据和指标信息,作为中枢神经,它的“触角”正在向海淀区的每一个角落延伸。

在交通领域,该系统拥有8500多路摄像系统,积累车辆视频数据、图片数据、结构化数据等5.7亿余条,可对危化品车辆、渣土车辆等进行有效管控,重大逃逸案件的侦破率近100%。针对区域施工问题,海淀区引入卫星遥感技术,每月采集、比对区域内城市地标地貌数据,精准发现违法建设、裸露土地、违规施工等顽疾,给相关部门和属地街道提供执法线索和依据。

“城市大脑”不仅实现了技术上的整合,在机制上也实现了创新。海淀区成立了由交通、城管等24个部门有关人员组成的“城市大脑”专班办公室,经过摸底排查,正在制订“城市大脑”在各个细分领域的实施方案,实现“机制+科技”的融合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