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礼献策防范金融风险 有针对性地安排好监管政策
“脉道以通,血气乃行”。如果把经济发展比作一个国家的肢体,那么,金融业就是维持国家经济肢体运行的血脉。金融的健康运行不仅直接影响着经济建设的进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着社会发展的走向。
在此背景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特别是防范金融风险,被放在三大攻坚战的首位。保险业作为金融业中经营和管理风险的特殊行业,对该领域风险的识别、预警、防范、化解尤为重要。
如何抓住防控风险的“牛鼻子”?如何给保险的“血脉”清淤?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防范金融风险、筑好风险防火墙很重要,要实施差异化监管、精准化监管、“点穴式”监管,有针对性地安排好监管政策。
周延礼表示,保险业做好“稳”的文章,自身高质量发展值得期待,在金融“活水”灌溉下的实体经济取得高质量发展也同样值得期待。
扎紧保险监管“篱笆”
上证报:在您看来,近两年来,保险业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周延礼:作为经营和管理风险的特殊行业,保险的三大功能是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防范化解风险的首要任务,是要把自己的风险管控好。总体上看,保险业的风险管控效果正逐步显现。
第一,不断完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建设。偿付能力是核心的风险要素,其具体指标和标准可以限定公司业务的增长速度和业务结构,甚至是业务发展目标。目前,保险业正不断完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如加强偿付能力监测等。
第二,市场行为风险得到基本遏制。以前,保险业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监管多次告诫还是屡屡发生。现在,银保监会不仅严格规范市场行为规则、还对违规行为进行顶格处罚。同时,为起到警示作用,监管还定时公布违规情况,具体到公司和个人。
第三,机构不再盲目扩张。此前,保险业发展过度依赖“铺摊子”的经营策略,导致很多公司存在非理性扩张的行为;“以保费论英雄”的导向也使很多机构铤而走险,产品研发背离了保险保障的本源。我们看到,在回归本源的指引下,大多数公司已在转型。
上证报:监管部门及保险公司应分别从哪些方面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风险?
周延礼:监管机构要坚持完善风险防范处置体系,做好风险防范的顶层设计,加快健全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防范体系,构建以宏观经济、保险机构、金融市场、跨境资本流动、保险市场基础设施等为主要对象的预警监测机制,完善全面有效和动态调整的指标体系、预警标准和压力测试体系。建立健全危机管理机制,完善保险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
同时,坚持引导保险公司加强自身风险管理。如完善法人治理机制,优化股权结构、明确监事会监督职责等。要综合平衡资金的使用成本和效率,要细化产品、销售渠道的支出标准,将资金使用效率作为过程管控的重要环节,明确奖罚标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下一步,要做好防范金融风险的工作,筑好保险风险监管防火墙很重要,要实施差异化监管、精准化监管、“点穴式”监管,有针对性地安排好监管政策,研究监管制度、监管标准、监管方式方法,从而提高监管的效能。
打通金融流入实体经济的“神经末梢”
上证报:小微企业及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日积月累下的问题,金融机构在服务方面还有哪些改善的空间?
周延礼:目前,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存在的困难,一方面是金融机构服务方式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主动服务意识有待提高、银行与保险公司协同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复合型人才、客户经理数量不够等问题。
另一方面还包括金融机构对于风险困惑包袱沉重、尽职免责制度有待细化和完善、民营小微企业经营风险管理需要金融辅导,以及政府部门在优化企业融资环境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上证报:在监管积极的引导和支持下,保险业如何用金融“活水”浇灌好实体经济之花?
周延礼:需要打通保险流入实体经济的“神经末梢”。一是要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应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实施精准调控和定向调控,引导流动性和金融资源优先投向民营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
二是财税政策应更加积极有为。如应尽快落实已定和新定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积极研究出台新的减税措施,清理涉企收费,明确社会保险费率政策,消除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政策担忧,增强减税降费的获得感。
三是监管政策应“精准点穴”。在有条件的金融机构或地区,推广民营小微企业特色支行,发挥专业服务机构的作用;根据监管政策导向,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内部的尽职免责管理办法,将小微金融服务与业绩、薪酬等联动挂钩,打消基层贷款客户经理的顾虑;增加基层客户经理数量,聘用、选派熟悉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客户经理队伍和风险经理队伍,提高贷款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保险还可助力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抵押增信。发展途径还需要充分发挥保险融资增信的功能,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重点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形成“政银保”模式、服务平台业务模式,满足不同类型的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从“狼来了”到“与狼共舞”
上证报:作为中国保险业改革开放的一个见证者、亲历者,在您看来,过去这些年里,外资的进入给国内保险业带来了哪些变化?
周延礼:改革开放为保险业注入了强大生机与活力,为中国保险市场繁荣发展带来了契机。
一是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外资保险公司的不断发展,外资进入国内保险市场的形式日趋多元化,为保险市场注入了新活力。
二是保险业对外开放引入外资成熟的服务理念、技术手段和理赔体系,推动了中资保险企业改革创新,从整体上提升了中国保险业的竞争力。
三是外资的进入促使我国保险业监管框架不断完善,监管有效性不断提升。在监管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我国建立健全了偿付能力监管、市场行为监管和公司治理结构监管“三位一体”的保险监管体系。
四是中国保险市场借力外资优势,通过发挥保险的各项功能助推我国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保险业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融入全球化进程加快。
上证报:中国保险业未来将进一步开放,我们应该用何种姿态更好地去拥抱开放?国内保险公司该如何直面挑战?
周延礼:保险业是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外资进入中国保险市场,从刚开始的“狼来了”到“与狼共舞”互利共赢,为保险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机遇。
中资保险机构应在新竞争环境下加快自身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加快产品和技术创新,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在与外资的合作竞争中弥补短板,增强市场竞争力和风险管控能力。
与此同时,监管机构需做好法律法规修订和新旧政策衔接工作,确保各项开放措施尽早落地,同时需加快完善风险防控配套机制建设,确保监管能力与对外开放水平相适应。
金融科技重塑保险生态
上证报:作为科技技术发展驱动之下的金融创新,Fintech正深刻影响着金融界的变革。保险功能的实现形式和保险市场的组织模式,将在这场变革之中产生怎样的变化?
周延礼:金融科技、保险科技提供了改善保险业服务方式和服务效率的重要契机,更是对传统保险商业模式全流程的数字化改造。
保险产品开发设计方面,大数据技术辅助保险精算更准确地度量风险,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实现保险产品的定制和精准定价;销售环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协助保险代理人精准掌握客户需求,实现精准营销;客户服务端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了客服系统、核保系统,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降低赔偿风险;理赔服务方面,图像识别技术等实现了快速定损和反欺诈识别。
随着保险科技的迅猛发展,大型互联网企业、专注于赋能保险机构的科技服务公司、各类基于互联网的中介平台、与保险科技紧密相关的通信汽车零售等行业纷纷加入保险布局,保险产业链不断得到扩展,保险生态圈得到不断扩大。
目前,一些保险公司在这方面也都捷足先登,尝试把“保险+金融科技”作为将来的发展方向。比如,中国平安现在努力打造以保险业、银行业、投资业为主业,加上金融科技作为它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形成一个以科技为支撑的大金融。
上证报:国内互联网保险市场发展到了哪一个阶段?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周延礼:总体来讲,互联网保险近年来的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保险业已借助“科技红利”实现一定程度的降本增效,启动了全行业的新旧动能转换。从长远来看,互联网保险仍处于发展阶段,保险科技已行至中盘阶段。
下一步,一是加大科技投入,整体提振保险业的创新实力;二是构建互联网保险全新生态,利用科技,融入健康、生活消费、消费金融、航旅、汽车等生态圈,提供智能化、定制化、个性化的保险解决方案,构建完善的互联网保险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