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正文

委员献策营商环境 改善解决民营融资难问题

解决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改善营商环境是重要一环。今年两会期间,这成了来自金融界的政协委员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

企业融资
企业融资

如何改善营商环境?政协委员的建议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完善动产担保制度,例如建立统一的动产担保登记公示信息系统;其二是抓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促进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对称。

“信贷市场运行实践表明,建立和完善动产担保制度,是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有效手段。”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

目前中小微企业70%左右的资产为应收账款和存货,但商业银行贷款70%左右要求提供不动产担保物,这样的信贷政策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诉求。在周延礼看来,中小微企业拥有的有效轻资产无法作为信贷担保物获得融资,这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最深层次的原因。

基于此,以及结合民法典担保物权分编制定工作进展,周延礼提出以下立法建议:建立统一的动产担保登记公示信息系统;全面拓宽银行贷款融资担保物范围;进一步立法明晰优先权规则。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金鹏辉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今年提案主要关注动产担保,涉及营商环境的改善,有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他进一步解释,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估报告中,在“获得信贷”这一项下有个“合法权利力度保护指数”,这一指数的评估分数有待提高。

近期,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强化融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破解民营企业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充分等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韩沂调研发现,政府部门掌握了大量银行服务民企与中小微企业迫切需要的信息,但目前这些信息尚未实现有效整合,银行无法免费快捷地获取,存在信息“贵”“缺”“断”等问题。

韩沂建议,总结推广部分地区的良好经验,推动建立国家层面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实现政务信息与金融信息互联互通,通过便捷的渠道、低廉甚至免费的方式为金融机构提供包括税务、工商、民政、司法、海关、公积金、公用事业缴费、不动产登记等各类信息,助力银企双方有效对接。

他总结,当务之急是消除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壁垒,破除“信息孤岛”,建立以政府主导的全国统一信息平台为主、其他第三方信息平台为辅的信用体系,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王滨也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议,在做好征信系统等信用服务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力度,逐步扩大信息采集范围,加强信息整理和挖掘,引导小微企业正确认识信用价值,调动其在信息平台建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企业覆盖广度和深度,更好对接直接融资市场信息披露标准,扩大相关信用信息的使用范围,让金融机构能够更好获取和使用权威来源信息,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徐葵君透露,她今年的提案就是关注营商环境改善,主要是企业征信信息的网上自主查询。现在企业往往是线下查报告,其实5G时代马上到来,如何通过现有信息和技术手段,让企业网上自主查询自己的征信报告。该平台搭建后,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企业的身份认证,“条件已经成熟,再推一把就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