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正文

大行浮息存单重现“江湖” 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建设银行日前发行了一单规模为1亿元的一年期浮息存单,这是今年以来市场发行的第一单同类型同业存单,也是大型银行发行的第二单浮息存单。事实上,早在4年前,农业银行就在大型银行中率先发行了浮息存单,而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大型银行却在浮息存单的“江湖”上销声匿迹。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大行浮息存单重现“江湖”,一方面体现了银行对于资金利率的预期,有助于银行管理利率波动对负债成本的影响;另一方面更是为推动利率市场化,提高银行负债端定价的市场化程度。

银行负债端定价市场化
银行负债端定价市场化

按照付息方式,同业存单可分为固息存单和浮息存单。相对于固息存单按照固定的票面利率付息,浮息存单一般按照基准利率加上利差的方式付息。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历史习惯、估值方法复杂、浮动利率不确定性等原因,投资者对于浮息存单的接受程度相对更低。

以2018年同业存单发行情况为例,根据中国货币网的数据,2018年全年同业存单发行量为21万亿元,其中浮息存单发行量仅为115.5亿元,占比约为万分之五。而由于国有大型银行本身就不是同业存单发行的主力军,浮息存单的发行更是有限。

民生银行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一峰表示,银行间市场参与者相对倾向于发行和接受固息产品,历史上固定收益产品中也是固息的占多,浮息产品意味着更大的不确定性,而目前同业存单期限较短,设定浮动利率的必要性也不大。

对于此次建设银行发行的浮息存单,有部分市场人士认为,从发行方角度看,此举可能是预期1年期利率存在下行空间,出于负债端成本压降考虑选择的计息方式,而农行发行首单浮息存单后,自2015年上半年开始,Shibor利率也确实出现持续下行。

“目前3个月利率下行空间已经有限,但是受NSFR(净稳定资金比例)考核影响,6个月以上存单仍然有一定的溢价。叠加年内仍存降准可能,长期流动性供应有望增加,6个月以上资金的溢价有收窄的空间。”兴业研究宏观分析师郭于玮表示。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存单利率走低的一致预期下,预期利率下行可能并非此次采取浮息发行的主要原因。由于存单发行前需要先招募投资方,此举可能是发行和投资方博弈的结果。“目前看,利率下行可能性较大,发浮动利率存单相对更划算,当然一致预期下发行难度也更大。”王一峰表示。

同业存单本身的创设有助于提高银行负债端市场化定价范围,助推了利率市场化。受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发行浮动利率产品更多是为加强市场化定价效果,同时加强基准利率建设的需要。

郭于玮认为,目前我国仍然存在利率双轨,存贷款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之间存在分化。未来需要使存贷款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浮息存单既能够提高银行负债端定价的市场化程度,也有助于商业银行管理利率波动对负债成本的影响。

王一峰建议,市场参与者应该更关心基准利率的基准地位,目前基准利率体系尚不完善,基准利率的基准程度、敏感度不足,Shibor报价行不履行借贷的义务,如何加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地位是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