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多路径完善农险政策支持 去年我国农险增速创新高

借助多则支农惠农新政出台的契机,去年,我国农险增速创新高,保费增长近两成。然而,农险经营成本高昂、覆盖面广但保障程度低、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旧存在。

上证报记者从业内获悉,为顺应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引导农险走上“提标、扩面、增品”之路,监管部门正酝酿新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一大拨涉农新举措也在路上。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农险发展即将进入新阶段。

农险保费增长近两成
农险保费增长近两成

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8年,我国农险保费收入从51.8亿元增长到572.65亿元,增长10倍。目前,农险覆盖了我国所有省份,承保农作物达200多种,玉米、水稻、小麦三大粮食作物承保覆盖率已经超过70%。不过,伴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农险已不能完全满足农业多样化的风险保障需求,如何“提标、扩面、增品”、实现转型升级成当务之急。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在起草,并在小范围征求意见。该意见出台后,将成为农险发展的新纲领性文件。届时,农险发展将进入新阶段。

业内人士表示,该意见将聚焦高质量发展,也就是提高农险保障水平、提高风险分散的效率。目前,农险实现了广覆盖,但保障程度低,下一步需要解决农险交易成本是否有效地降低、农险经营机构是否合规经营等问题。

不同于其他险种,农险因干旱、洪水等灾害造成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较高。一场灾害过后,受灾地区的农险赔付率可能高达100%。“农险抵御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和重大传染性疫病的能力不强,一直存在不稳定、不可持续的隐忧。”一位农险公司负责人坦言。

对经营农险的机构而言,如何分散大灾风险至关重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目前,农险经营机构主要通过自身的力量来转移分散风险,如险企内部有大灾风险准备金、成立中国农业保险再保险共同体。但总体来讲,大灾风险分担机制还不是很健全。

近日,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落实农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组建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

朱俊生说,成立农业再保险公司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由于农业风险的一大特点就是容易发生系统性风险,一场大灾往往影响范围很广,而且会影响保险机构财务方面的稳定性,间接影响到保险机构对高风险地区的承保积极性,因此,农业再保险公司的成立有助于让农业保险的巨灾分散机制更加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