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热点 正文

赡养老人可抵个税 2018个税改革方案最新消息

个税改革的方案,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所热议的焦点,除了个税起征点提至5000元之外,赡养老人可抵个税的方案也备受关注。那么,赡养老人个税能抵多少呢?2018年个税改革方案的最新消息又有哪些?

赡养老人可抵个税?赡养老人个税能抵多少?

个税法二审稿把赡养老人等支出纳入到抵扣范围,客观上有利于减轻劳动者的税负。8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二审个税法修正案草案。与一审稿相比,二审稿拟作“赡养老人支出纳入专项附加扣除”等五处修改,在抵扣项目上做了较大幅度调整。

2018年个税改革方案最新消息
2018年个税改革方案最新消息

公开资料显示,个税法在一审稿时增加了5项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在二审稿时,进一步将赡养老人支出纳入到专项附加扣除范围。

二审稿的这一变化,不仅回应了公众预期,更适应了我国社会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过去十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个基本趋势是,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和“二孩”政策的逐步落地,人口抚养比不断提升,这意味着劳动者的抚养成本也随之提高。如果个税不做相应的调整,劳动者的实际税负将呈现上升趋势。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2010年总抚养比达到最低,为34.2%,其中少儿抚养比为22.3%,老年抚养比为11.9%。此后逐年提升,到2017年达到39.2%,其中少儿抚养比为23.4%,老年抚养比为15.9%。

这意味着,在同等条件下,劳动者需要支付更多的收入用于抚养上一代和下一代。而且,从趋势看,两个因素将导致抚养支付逐步提高。一是我国老年人比例快速提高。2017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58亿,占比为11.4%。据联合国预测,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翻一番,接近3.5亿;2050年则将达到4.5亿。二是二孩政策放开后,中长期生育率的逐步提升将成为一个大概率事件。两个因素叠加,使得劳动者的总抚养比不可避免地上升。

更重要的是,当前抚养成本的结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在进一步增长。比如,在赡养老人上,一般的物质型抚养成本,如食品等支出占比将逐步下降,但医疗、护理等服务型支出占比将不断提升。

因此,适应劳动者抚养支出占比逐步提升的趋势,个税法二审稿把赡养老人等支出纳入到抵扣范围,客观上有利于减轻劳动者的税负。其实质是针对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对个税抵扣项目做出相应扣减。相比于简单的起征点,在专项附加扣除上做文章,既符合国际惯例,也符合社会共识,而且能明显提高个税调节的差异针对性和负担合理化的水平,从而实现不同家庭间的税负实质公平。这是一项帕累托改善式的变革。

当然,要把这项改革落到实处,还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出台。后者的重要性不亚于这些改革举措。比如,老年人的抚养成本,如果以养老券的方式给予家庭老年人补贴,那如何与养老支出抵扣相衔接?类似这类细节还需进一步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草案27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

该决定拟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但部分减税政策拟于2018年10月1日起先行实施。此次个税法大修,一方面要考虑给税务机关、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实施新税制预留一定准备时间,同时又要考虑尽早释放减税红利。

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先将工资、薪金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至5000元/月,并适用新的综合所得税率;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先行适用新的经营所得税率。之所以提出分两步实施,就是期待尽量让老百姓尽早享受到改革红利。

“起征点”每月5000元今后将适时调整

和一审稿草案相比,决定草案显示,综合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即通常说的“起征点”仍拟按每年6万元(每月5000元)计算。

据介绍,个税基本减除费用标准主要依据城镇居民的人均基本消费支出水平、劳动力负担系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三大要素测算。5000元涵盖了2018年基本消费支出,还考虑了一定的前瞻性。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说,此次税法修正的减税措施包含三方面:一是基本减除费用标准从每月3500元提至5000元,这一扣除标准不是越高越好,从减税效应来看,标准越高则适用较高税率的高收入群体减税额越大;二是低税率适用的税率级距扩大,减税效应更有针对性;三是首次增加专项附加扣除。

他指出,应综合分析减税效应,而不是仅仅盯在“起征点”上。“个税改革目的是要更好地调节收入分配,让低收入者少缴税、高收入者多缴税,税负才更公平。”

“此次修法迈出我国个税转向综合征税的重要一步,给工薪阶层减负的关键要素不再只是‘起征点’。”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主任刘怡也表示,根据草案,“起征点”提高的同时,引入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专项附加扣除,并扩大适用低税率范围。几项措施综合施策,给普通工薪阶层带来的减负力度远超单纯上调“起征点”。

记者以月入1万元测算,现有税制下,扣除3500元的基本减除费用,再按2000元左右扣除“三险一金”专项扣除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扣除费用,在不考虑专项附加扣除情况下,每月需缴纳345元个税。

改革后,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至每月5000元,“三险一金”专项扣除继续保留的同时,低档税率级距拉大,纳税人只需缴纳90元,降幅超过70%。如果加上增加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扣除额实际高于每月5000元,减负力度会更大。

此外,个税“起征点”是动态调整的,此次不调不意味着后续不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起征点”问题还会结合逐步扩大综合征税范围、完善费用扣除、优化税率结构等改革进程统筹考虑。

赡养老人支出可抵税专项附加扣除细则抓紧制定中

根据草案一审稿,今后计算个税,在扣除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可以享受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决定草案将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赡养老人支出,扩充入专项附加扣除范围。为更好维护法律权威,还明确专项附加扣除“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综合多方意见后表示,允许赡养老人支出税前扣除,旨在弘扬尊老孝老的传统美德,充分考虑我国人口老龄化日渐加快,工薪阶层独生子女家庭居多、赡养老人负担较重等实际情况。

据了解,为更好发挥个税调节收入分配作用,很多国家在征收个税时都引入类似的扣除。此次个税法大修无疑是我国第一次在个税中引入专项附加扣除概念,相比政策本身,6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具体如何落地更受关注。

记者了解到,目前相关部门正抓紧完善细化政策,初步考虑在标准制定上要适当考虑地区差异因素。但公平起见,将主要采取限额或定额扣除办法,而非据实扣除,并在政策设计上尽量考虑今后个体报税的便利化,尽量减少单一收入来源的纳税人自主申报。

45%最高税率维持不变减税向中低收入倾斜

此次决定草案维持3%到45%的新税率级距不变。“累进税率表中最高边际税率决定着对纳税人高收入段的调节力度,这个税率越高,越有利于社会的收入分配公平。”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教授朱青说,考虑到近些年来一直较高的基尼系数,决定草案维持45%的最高边际税率不变,体现了国家借助个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决心。

历经此次修法,个税的部分税率级距进一步优化调整,决定草案拟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三档较高税率级距不变。

辽宁大学法学院院长杨松说,税率级距调整后,绝大多数按月领工资的纳税人,实际税负都会下降。收入越少的减税幅度越大;收入较多的减税幅度较小,但实际减的钱并不少。对部分高收入人群,工薪所得往往不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关键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征管措施,维持一定的税收调节力度,进而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

赡养老人可抵个税的施行,无疑又是一项惠民的政策。但相关人士同时也指出,要把这项改革落到实处,还是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出台,后者的重要性不亚于这些改革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