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热点 正文

温州炒房团20年沉浮 棚改力度加大回归平稳

温州人带动房地产事业的发展,也让房地产陷入万劫不复的炒房漩涡里,如今终于回归平稳。解密温州炒房团20年沉浮,从最初的声名鹊起到“被妖魔化”,再到现在的棚改力度加大回归平稳,这就是炒房团20年的缩影。

解密温州炒房团20年沉浮
解密温州炒房团20年沉浮

炒房团团长解密温州炒房团20年沉浮,经历大起大落的“过山车”,到现在的国家频频出台政策调控,最后才得以回归理性。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从无到有,从萌芽到野蛮生长,再到目前深度调控下回归理性,成为国民经济浓墨重彩的一笔。

1980年,国家将房子定义为商品,房改和“土改”同时被推动,由此中国房地产才被视为一个产业;而次年,随着浙江温州一套商品房卖出68.85元/平方米(合计总价2600元),才有了房价这一概念;1987年,随着深圳首次公开土地拍卖,中国地产也由此正式进入商品化时代……

这短短的几十年里,中国房地产行业历经沉浮,而受益于改革开放红利“先富”起来的一批温州人,也早先意识到房子除了“住”之外的价值,他们身上被打上了“炒房团”的标签。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房地产也从“黄金时代”走向“白银时代”,在中央定调“房住不炒”的政策之下,房子回归其居住功能。而“温州炒房团”,也从最初的声名鹊起到“被妖魔化”,直至如今渐行渐远,但是他们身上的时代烙印,留给世人的的启示,值得铭记。

“炒房团”这一自带流量的话题似乎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中扮演着难以磨灭的角色,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间,炒房团从最初的火热成为热门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搅局者”,到成为精准调控对象,甚至被标签化、妖魔化,途经之地,留下的是诟病与怨怼。

在这期间,“温州炒房团”的声名远超其他。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民营经济的先发地,温州及温州人属于先富起来的一批,而就较早历经市场化洗礼的房地产行业而言,温州人率先尝到了甜头,也早已不再将房子单纯的理解为“住”,更多是将其视为一门优质的投资理财生意。

既然是一门“生意”,自然没有稳赚不赔的道理。《中国经营报》记者走访了解到,温州当地楼市在历经多年前热炒之后,部分楼盘的价格近乎腰斩,高位接盘者此前也因断供,被银行将房屋收走,甚至有炒房团成员不堪压力跳楼的新闻也屡见报端。而随着多年前民间借贷危机爆发、土地房屋市场供应量加大、“房住不炒”等政策调控,温州楼市已经难回往日鼎盛。而这或许,只是温州比其他城市提早吞下“恶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