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全球经济复苏向好 今年将是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点

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向好,逆全球化思潮不断蔓延、国内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大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上海按高质量发展要求,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不断提升了经济发展的质量优势和品牌优势,夯实上海中长期建设“五个中心”,全力打响“四个品牌”的经济基础。

整体而言,上海经济运行正在逐步形成以实体经济为核心,以优化营商环境和扩大高水平开放“双轮驱动”的发展新格局。一系列政策红利和改革红利持续发酵,从前不久发布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来看,在确保经济平稳发展过程中,上海赢得了实体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供给侧改革助添新动能、营商环境优化塑造新优势、民生优先取得新成绩的“四新”态势。

上海发展经济着力点
上海发展经济着力点

上半年上海经济有两个非常亮眼的数据:一是GDP增速不仅高于一季度,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二是工业投资增长22.9%,创近十年来最高水平。前一个数据无疑是对上海近年来经济工作的肯定,后一个数据则可能成为上海实体经济走向全面复苏的信号。

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工程机械、风电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中高端装备产品市场繁荣,以高端集成电路和大型客机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不断振兴发展,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良好,都为夯实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上海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局面,主要得益与供需两侧新动能的释放。在上半年需求侧的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中,消费和投资表现均不错。而反映供给侧新动能的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以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新产业、以互联网为主的新经济均呈现快速增长。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8.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以无店铺零售为代表的新零售比去年同期增长10.4%。

上海营商环境改革专项行动计划不断发力,多项改革先行先试,政策效果显著,直接提升了上海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特别是工业外资的吸引力。上半年,上海利用外资不仅从去年的“双降”转变为“双升”,在外资结构上也不断优化——工业外资合同金额增长4.3倍,工业外资实到金额增长1.2倍。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7家,累计达到624家,新设外资研发中心8家,累计达434家。

在民生方面,上海积极推动医疗、住房等领域的改革与政策落地。其中,上海医疗服务调价先于全国启动,上半年上海市医疗保健类价格同比增长1.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增加128.54亿元,同比多增23.03亿元。6月末,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7.1%,增速同比上升9个百分点。

当然,也还要看到,上海实体经济基础尚需进一步夯实与巩固,与上海工业投资增速创近十年新高的“亮眼”数据相比,上半年出口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2.8%;产业能级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领域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从连续数据看,上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波动较大。从去年12月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速度呈现“M型”波动。六个重点行业总产值虽然总体上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波动较大,行业增长差异较为明显。

比如,6月六个重点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7%,汽车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增长均为6.3%,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这一系列波动也说明当前上海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发展基础有待继续夯实和巩固。

出口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笔者认为原因有三:一是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的形势依然严峻;二是上海制造业多年未能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三是创新驱动对于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尚需时间。从服务业领域增加值的增速来看,传统服务业领域对增长的贡献更大,特别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达14.3%,其次为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分别达到6.4%和5.2%。其他如研发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领域增加值数据尽管没有直接体现,但从总体发展态势而言,服务制造业和整体经济的能级还有待提升。

据央行发布的上海市货币信贷运行情况数据,上半年本外币贷款增加值中,投向境内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的本外币贷款分别占到46%和29.6%。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新增贷款继续向大型企业集中。另外,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382元,与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2612元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下半年,代表上海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两项重点工作——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及“上海开放100条”政策落地,将成为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可以预见,2018年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上海改革开放再出发之年,更有可能成为上海中长期建设“五个中心”,全力打响“四个品牌”过程中“承上启下、顺势而为”的关键节点。

因此,笔者建议上海重点推进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以创新引领、质量提升、品牌优化,全力提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能级;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助力贸易中心建设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加快推进“上海开放100条”政策落地,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新格局;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在“放管服”的同时致力于破除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