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企掀起资本化浪潮 未盈利创新药企加速资本化
创新药企掀起资本化浪潮。7月10日,歌礼制药作为港交所上市新规出台后的第一家申请IPO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顺利通过上市聆讯并更新聆讯后的招股书;11日,天士力生物传出将港股IPO,估值19亿美元;盟科医药、信达生物等创新药企近期也相继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
歌礼制药专注于一体化抗病毒平台,包括抗HCV、HIV、HBV的同类创新药的开发,但尚未有任何商业化产品,2017年净亏损8693万元;天士力生物共布局超过15个品种,2017年度营业收入约为1亿元,净利润亏损7117.67万元。
信达生物建立了由17种抗体候选药物组成的产品管线,其中的4种核心产品已进入后期临床开发,3种为生物类似药,均进入了第三期临床实验,且都有全球商业化权利,2017年公司营收为1.85亿元,亏损7.16亿元。
新药投资需要较高的专业度,对投资者的产业认知、专业知识有要求,同时创新药研发是一个大投入、长周期的行为,资本助力尤为重要,一直以来,VC、PE投资是重要的力量。由于创新药投资很难在短期内获得回报,因此对资本的耐心非常重要。
据动脉网数据库及公开资料整理,2014年以来我国新药领域发生融资323起,涉及金额约320亿元。TOP30企业总融资金额约为210亿元,约占融资总金额的65%,这间接印证了新药投资的主要逻辑—顶尖团队、大规模、长周期持续投入。
信达生物首席财务官奚浩曾表示,公司的经营状况符合国际先进生物药公司的发展轨迹,未盈利创新药企赴境外上市成为其主要选择。
在行业人士看来,创新药企掀起赴境外上市浪潮并非是资本驱使的结果,而是一种资本的“接棒”,从VC、PE到资本市场,创新药的资本支撑趋于稳固,投资创新药变成了一门“生意”。这对于创新药、治疗手段的进步无疑是好消息,因为只有制度化、工业化的产投模式,才能保证稳定产出。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医药创新,包括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MAH制度、医保支付制度改革、鼓励CRO发展等。布局创新药/创新仿制药较早的创新药概念股,例如恒瑞医药、复星医药、贝达药业、石药集团等A股上市公司,得益于部分品种已经进入收获期而在药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取得了积极反馈,这对于涉足创新药的企业来说,也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在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创新投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田源看来,经过20多年发展,中国第一代生物技术公司已经成长起来,百济神州、再鼎医药、和记黄埔医药成功上市并受欧美投资者欢迎,市值迅速达到十亿甚至几十亿美元,充分证明中国本土新药研发公司开始被主流资本市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