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正文

消费金融迎来业绩爆发 公司引资本蜂拥而至

2017年,消费金融行业迎来业绩爆发。而随着现金贷业务监管的升级,持牌经营的消费金融公司引资本蜂拥而至,其中BATJ等互联网巨无霸也瞄准了这块“蛋糕”。

陆续出炉的2017年年报显示,2017年,消费金融公司的消费信贷规模、利润呈现爆发式增长,翻倍增长的不在少数。在招联、捷信、中银等“领头羊”公司2017年均进入净利润“10亿元俱乐部”的同时,亦有不少具备潜力的创新型公司开始崛起。

消费金融进入规范时代
消费金融进入规范时代

马上消费金融公司(下称马上金融)就是厚积而薄发的其中一个典型。上市公司重庆百货在2017年年报中透露了旗下马上金融的利润贡献表现:马上金融2017年全年实现净利润5.78亿元,较2016年同比增长87倍。持股约30%的重庆百货,按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确认投资收益约1.78亿元,马上金融的利润贡献比达到近三成。

为支持业务的稳健发展以及满足监管指标的考虑,包括马上金融在内的多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近两年来密集补充资本。马上金融首席执行官赵国庆近日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透露,马上金融将根据发展需要考虑新一轮战略融资,金额或将高达20亿元。在他看来,理想的股东“要有消费场景、有数据、有渠道、有持续出资能力、有品牌协同能力”,融资之后暂时没有上市规划。

去年底《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的下发,标志着消费金融进入了持牌经营的规范时代。有消息称,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们一直觊觎消费金融牌照,其中有考虑申请新牌照的,也有计划曲线入股现有消费金融公司的。

除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之外,各大电商平台、小贷公司以及金融科技公司也基于自身资源、场景、数据流量等优势,争相抢占消费金融市场。比如,滴滴几天前就悄悄上线了一款名为“滴水贷”的在线信贷产品,最高授信额度可达30万元,被业内视为滴滴入局消费金融的信号。

对于近期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号称“不做金融”的口号,赵国庆认为,科技和金融是一体化的,尤其是小额分散的消费金融更是如此。“我们既做科技、又做金融。自主研发的金融科技既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基因,更是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重要引擎。”

赵国庆透露,马上金融有一支700多人的研发团队和逾百人的大数据团队。在不到三年的创业时间里,这支团队自主开发了400多套包括账务、风控、催收、ABS和审批在内的全流程系统。他说:“我们成立至今已申请了50项专利,计划到2018年底申请150项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