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热点 正文

央行大幅下调存准率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存准率一直都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最近根据最新报道央行大幅下调存准率,消息出来之后引来了很多网友的围观!对于央行大幅下调存准率一事,有网友提问称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央行大幅下调存准率有什么收益吗?

存准率下调的利与弊
存准率下调的利与弊

央行4月17日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这是一次大幅度的下调,而回顾这两年货币政策的一些变化,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货币政策正在回归正常化,只不过这个正常化跟欧美的有所不同,欧美央行通过卖出债券同时辅之以加息进行缩表,中国央行则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辅之以加息政策。

其实从本质上讲,欧美银行向金融机构卖出债券其实是回收资金的过程,而中国央行释放存款准备金是向市场释放资金的过程。从这两个行为本身,可以看出最近几年中国央行和欧美央行不同的操作路径,以及最终货币政策正常化,殊途同归的过程。

然而,中国经济尚在下行阶段,因此中国货币政策依笔者看来就是在过大关。

按照央行的表述,这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目的是,从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上述几类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在降准当日,持有未到期MLF的银行,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MLF,降准释放的资金略多于需要偿还的MLF。以2018年一季度末数据估算,操作当日偿还MLF约9000亿元,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大部分增量资金释放给了城商行和非县域农商行。

这里央行的表述是为了让商业银行偿还MLF资金,但其实MLF资金本身就是商业银行借央行的钱,到期必须偿还,现在不让他们偿还了,央行直接在账上划一下,相当于央行替商业银行归还了,但本来存款准备金也是商业银行上交给央行的,因此最终效果还是一个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过程。

联系到最近影响市场的一个大新闻是,有媒体报道,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的行业自律约定将放开。4月12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机构成员召开会议,讨论关于放开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事宜。

低超额存准率
低超额存准率

这个消息如果属实,将相当于央行加息多次,对市场面影响极大,股市从周一开始下跌,周二继续下跌,已经连续下跌达3%,指数到了3066点,如果再继续下跌,可能会跌破3000点,将会对大量的质押融资盘造成极大压力。即使在如此情形下,监管层对利率行业自律约定放开的消息并未否认,可以判断,监管层将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为未来的放开利率自律约定铺垫。

有券商研报测算,由于目前市场利率和基准利率之间的利差在100个BP左右,两者如果真正弥合,未来1至2年,存款利率还需要上行70至80BP左右。这其实相当于2年内存款单边加3次息。

2016年4季度以来,市场利率跟随美联储加息稳步上行,但是存款利率却停止不动,中间存在套利空间。市场利率短端(1年期)迄今上升105BP,长端(10年期)迄今上升95BP,幅度均在100BP左右。而法定利率存款,无论是短端的3个月还是长端的1年期都没有调整。换而言之,过去1年,两者之间的利差拉开了100BP。而要弥合这个差距,需要两者相向而行。该券商预计随着年内流动性预期转暖,货币市场利率仍然有进一步下行的可能,幅度预计在20至30BP。相应地,未来1至2年,存款利率还需要上行70至80BP左右。这其实相当于2年内存款单边加3次息。

以上判断可能是基于央行能够释放流动性,但是这也是一种设想,如果没有大量的流动性释放,则放开利率自律约定,存款利率可能上行更多。

中国当前的经济能否承受加息三次?当然还是一个疑问,因为融资成本过高已经是企业融资的一大隐患,并且企业存量债务较高,加息无疑推升债务成本。不过这里有一种方法可行,那就是不加存贷款基准利率;将允许存款利率的上浮,包括大额存单的利率。

这样避免了存量债务存量贷款的成本增加,增加了目前商业银行存款成本,缓解商业银行负债困难的问题;同时也缓解了存量贷款和债务的成本上升的危险。

其实商业银行开年来由于受“监管新规”的影响,监管对表外业务的挤压,银行理财大幅萎缩,只能通过结构性存款来拉存款,这同样是变相高收益的刚性兑付,实际上也是一种扭曲,降低存准率也是矫正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以上行为。

无论如何,在央行跟随国际上主流央行进入加息通道后,通过释放存款准备金率缓解加息风险,商业银行将不得不为此前的高利润付出代价,以上这些成本都需要商业银行来承担,这也说明为什么商业银行引领了此次市场的大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