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热点 正文

南京网约车暗战 表面装得像乖乖听话的孩子背后耍手段

最近各大网约车疯狂出台各种优惠,为的就是争夺市场。南京网约车暗战不断,对外表态取消了补贴,但暗地发放各种优惠券,简直是疯狂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南京网约车暗战,美团滴滴补贴不断暗地发放,让不少市民都宁愿打车,也不要做公交了。

南京网约车暗战该如何整改
南京网约车暗战该如何整改

南京网约车暗战再次掀起轰动,他们何时才能结束这一切的疯狂行为呢?话说美团和滴滴到底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据报道:前两年,网约车补贴的硝烟刚刚散去,随着滴滴、美团跨界杀入对方腹地,高额补贴又重燃战火。在普通乘客坐享渔利的同时,人们也在思考网约车行业该如何良性发展。

4月13日傍晚,美团打车率先发表声明,宣称即日起,在南京停止发放用户端补贴。随后,滴滴出行也表态,今后将确保不低于成本价运营。两家平台先后表态,却继续暗中发放优惠券,近日的南京网约车市场价格战似乎并未告一段落。

平台暗赠优惠券 停止补贴不等于“零优惠”

市民王女士表示,因为这段时间网约车比较便宜,她基本每天都会从两家出行平台上“薅羊毛”,其中美团给出的补贴更多。在她的美团打车软件中,可以看见,有不少可以抵扣6元、8元的出行抵扣券,在平台宣布停止补贴后,这些优惠券依然可以使用。除此之外,王女士在朋友圈里通过各种方式,依然领到了不少大额补贴券,“摩拜,三折四折都有,最高可以减20,最小的也有六七块,还有大洋百货,期限到下周一、下周三都有,暂时不用担心打车费用上涨。”

市民张先生则表示,虽然在美团打车里显示他没有优惠券,但在实际支付时,美团依然给他抵扣了4块钱的费用,并标注为某商家赞助。

同样,在滴滴出行软件上,虽然没有出行优惠券,但是在打快车时,依然会自动默认享受7.5折-8折,3元-5元不等的优惠。

对此,记者咨询了两家出行平台,得到的答复是,停止发放用户端补贴,在短期内,并不等同于“零优惠”。

南京网约车暗战再起风浪
南京网约车暗战再起风浪

美团打车相关负责人李汉帅解释道,美团目前暂停的只是平台直接向用户发放补贴,用户账户中已有的、未到期的优惠券可以继续使用。除此之外,他们还会通过和不同企业、商户、平台的商业合作,以商户的名义发放优惠券,但无论是金额,还是总量都会有所减少。

滴滴出行相关负责人管吴澄表示,将由市场来调节价格,如果市场有需求,会根据不同时间、在不同区域进行一些市场活动,小额补贴依然会有,但是总体来说还是积极响应主管部门的号召,会确保不低于成本价。

平台食言停战承诺 物价部门将进行调查

在此前接受记者关于“价格战”的相关采访时,两家平台都曾透露出停手之意。但也都表示,在“抢占市场”这件事上,将与对手“共进退”。这样看来,南京网约车市场的价格之争,仍然难说再见。目前在南京,对“价格战”、“补贴战”的看法,主要有两种。

一方面,南京市民对此乐见其成。不少南京市民表示,网约车、出租车出行依旧是必不可少的出行方式之一,适当的补贴,能够降低市民出行成本。

另一方面,主管部门则对“价格战”忧心忡忡。在今年1月31日下午进行的约谈会上,南京市物价部门指出,滴滴、美团目前为抢夺市场,持续推出的“高额补贴”涉嫌扰乱市场经营秩序,要求两家平台公司立即停止这种不当竞争模式。市物价局价监局副调研员顾风祥在约谈会上表示,这样的价格竞争行为有可能涉嫌掠夺性定价,如果不立刻制止,或将构成触犯反垄断法相关条例,“我们今天郑重地提醒美团、滴滴等网约车公司,避免触犯构成反垄断法第7、第17条所禁止的,低价倾销行为。0058如果一旦成立,根据反垄断法第47条,处罚是相当严厉的,可处以公司上一年度销售额的1%以上,10%以下的罚款。”

顾风祥说,虽然网约车的定价没有列入江苏省价格目录,执行的是市场调节价,由经营者自主制定价格水平,但其价格行为,也应当按照价格法的要求,诚实守信,合法经营。

在约谈会上,滴滴和美团两家平台均表态,将配合主管部门,加强平台内部管理。滴滴出行相关负责人在会上承诺,将在三天内暂停向乘客发放竞争性的补贴,为这场“价格战”画上句号。可事实上,两家平台的先后表态,并没有让南京网约车市场的价格战暂告一段落。南京物价部门表示,将就滴滴和美团的市场竞争行为是否涉嫌掠夺性定价进行调查。

网约车市场亟待规范化 学者:避免“野蛮生长”

南京市客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呼吁两家平台停止价格战,并不是禁止商家、企业搞促销,主要是针对大范围、低成本的违规做法予以制止。两家平台应该意识到,价格不是留住用户的最终手段,想要争取更稳固的市场,还是要看服务。

对此,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顾大松认为,网约车作为一种新兴业态,不应该走上“野蛮生长”的路,应该更多地着眼于“依法发展、融合发展”,形成良性竞争,为南京市民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出行服务、体验。

市场有竞争不是坏事,但将竞争导向良序化,才能更好地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诉求合拍。在网约车市场的拓荒期,野蛮生长容易被消化。但如今网约车市场已告别初创阶段、只能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挖潜”,网约车新规又将该行业逐渐引向规范化,补贴大战的“破坏性”尤为明显,恶意刷单、“马甲车”等昔日乱象卷土重来。

可以预期,在网约车市场竞争终归要从价格转向服务的背景下,多以创新经营模式、提升服务品质、完善消费体验为导向,攻克刷单、派单欠合理、动态加价等难题,在服务供给、地图数据、场景结合等方面深度竞争,势必能更好地“向服务要用户”,在市场上收获更多的“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