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热点 正文

马云创业经历 马云怎么说工厂打工的

没人能够轻轻易易成功,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总是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也一样。谈及马云,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当下许多年轻人都非常关注马云创业经历,在马云创业经历中,给无数人很多启发。

马云创业初期的故事

企业家马云创业经历:1982年18岁的马云第一次高考失败下学谋生,先后当作秘书、做过搬运工,后来给杂志社蹬三轮送书。一次偶然的机会马云在帮浙江舞蹈家协会主席抄文件的时候接触到路遥的代表作《人生》,这本书迅速改变了马云的思想,马云从书中体悟到“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却往往只有几步”遂下定决心,参加二次高考。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

1983年19岁的马云二次高考依然失利,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但受《排球女将》永不言败的精神激励,准备参加第三次高考,因为家人反对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但决心永不放弃。

1984年20岁的马云第三次高考艰难过关。他的成绩是专科分数,离本科线还差5分,后因马云同专业招生不满,马云被调配到外语本科专业,捡了个便宜,跌跌撞撞、摇摇晃晃进入杭州师范学院本科。

1988年24岁的马云大学毕业后进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当英语老师。1988年—1995年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教期间业余时间在杭州一家夜校兼职教英语,同时帮助别人从事英语翻译。1995年辞去大学教师工作。1994年30岁而立之年的马云开始创业,创立杭州第一家专业翻译社-海博翻译社。

1995年,“杭州英语最棒”的31岁的马云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结果是钱没要到一分,却发现了一个“宝库”——在西雅图,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第一次上了互联网。刚刚学会上网,他竟然就想到了为他的翻译社做网上广告,上午10点他把广告发送上网,中午12点前他就收到了6个email,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曰本,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有关中国的第一个网页。

马云当时就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金矿,开始设想回国建立一个公司,专门做互联网。马云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他立即决定和西雅图的朋友合作,一个全球首创的B2B电子商务模式,就这样开始有了创意,并起名中国黄页。

马云创业的故事
马云创业的故事

回国当晚,马云约了24个做外贸的朋友也是他在夜校名义上的学生,给他们介绍,结果23人反对,只有一个人说可以试试。马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还是决定干,哪怕24人都反对,他也要干。“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经历就是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调头,但是如果你不做,就像你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马云提起当初,赞赏的是自己的勇气而不是眼光。

1995年4月,31岁的马云投入7000元,又联合妹妹、妹夫、父母等亲戚凑了两万元,创建了“海博网络”,“海博网络”从此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产品就是“中国黄页”。

1996年,32岁的马云艰难的推广自己的中国黄页,在很多没有互联网的城市,马云一律被称为“骗子”,但马云仍然像疯子一样不屈不挠,他天天都这样提醒自己:“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000米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然后出门跟人侃互联网,说服客户。业务就这样艰难地开展了起来。1996年营业额不可思议地做到了700万!也就是这一年,互联网渐渐普及了。

1996年3月因为杭州电信的实力悬殊的竞争,最后马云不得已和杭州电信合作,马云的中国黄页资产折成60万,占30%股份,杭州电信投入140万人民币,占70%股份。后因经营观念不同,马云和杭州电信分道扬镳,放弃了自己的中国黄页,并将自己拥有的21%的中国黄页股份,全数送给了一起创业的员工。这年是1997年,这是马云创业生涯第一次的失败,这年马云33岁。

1997年,马云离开中国黄页后,受外经贸部邀请,加盟外经贸部新成立的公司,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由马云组建、管理,马云占30%股份,参与开发了外经贸部的官方站点以及后来的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在这个过程中,马云的btob思路渐渐成熟“用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服务”。连网站的域名他都想好了——阿里巴巴。互联网像一个无穷的宝藏,等待人们前去发掘,就像阿里巴巴用咒语打开的那个山洞。

1999年,35岁的马云受够了在政府企业做事条条框框的束缚、磕绊与畏首畏尾,不甘心受制于人的马云推辞了新浪和雅虎的邀请决心南归杭州创业,团队成员全部放弃其他机会决心跟随。这年1999年,这是马云遭逢的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失败。

1999年1月15日,马云和他的团队悄然南归。1999年2月,在杭州湖畔家园马云的家中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18位创业成员或坐或站,神情肃穆地围绕着慷慨激昂的马云,马云快速而疯狂地发表激情洋溢的演讲“黑暗中一起摸索,一起喊,我喊叫着往前冲的时候,你们都不会慌了。你们拿着大刀,一直往前冲,十几个人往前冲,有什么好慌的?”在这次“起事”的会议上,马云和伙伴共筹了50万元本钱。

并按照惯例进行了全程录像,马云坚信这将有极大的历史价值。在这次会议上马云说“我们要办的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我们的目标有三个,第一,我们要建立一家生存102年的公司;第二,我们要建立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第三,我们要建立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从这天开始,马云开始铁下心来做电子商务。

尽管只有50万创业资金,但马云首先花了1万美元从一个加拿大人手里购买了阿里巴巴的域名,并细心注册了alimama.com和alibaby.com。他们没有租写字楼,就在马云家里办公,最多的时候一个房间里坐了35个人。他们每天16-18个小时野兽一般在马云家里疯狂工作,日夜不停的设计网页,讨论网页和构思,困了就席地而卧。

马云不断的鼓动员工,“发令枪一响,你可不能有时间去看对手是怎么跑的,你只有一路狂奔“又告诫员工”最大的失败是放弃,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对手是时间”,阿里巴巴就这样孕育、诞生在马云家中。

1999年3月阿里巴巴正式推出,直至逐渐为媒体、风险投资者关注,并在拒绝了38家不符合自己要求的投资商之后于1999年8月家接受了以高盛基金为主的500万美元投资、于2000年第一季度接受了软银的2000万美元的投入,从而由横空出世、锋芒初露,到气贯长虹、势不可挡,直至成为全球最大网上贸易市场、全球电子商务第一品牌,并逐步发展壮大为阿里巴巴集团成就了阿里巴巴帝国。

马云致进厂打工年轻人的信

企业家马云创业经历让很多人都有启发,当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也有不少人希望诚诚恳恳地打工过日子。马云是如何看待进厂打工呢?我们一起看一下马云写给正在工厂打工的年轻人的一封信吧!

或许你现在背井离乡,生活过的马马虎虎,拿着2-3千的工资,有电视看有电脑玩,这就够了,但是未来在哪里?每年,制造业都会吸纳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在这些职场新人庆幸找到工作,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时候,他们的前辈——已在制造业内打拼了几年的师兄师姐们——却怀着深深的忧虑,他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他们不知道何时会被抛弃?与世隔绝的社会生活。

人是社会化的生物,和前程黯淡相比,与世隔绝的工厂生活更能使人自卑与绝望。你努力挣扎向上,想脱出现有的阶层,最终发现是那么的无力,而年华却已老去。当你走出大学进入工厂,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世界是那么狭小,你的活动范围基本是工厂、出租屋、超市。你和生产线上那些天天重复同一个工作的普工并没有什么区别。除了上班和睡觉,你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去超市购买所需的生活用品。其他的社会生活最多也就是与同事打牌、喝酒,你建立不起自己的社会资源。

你孤身一人在外地打拼,身边没有父母亲人,只有一帮同病相怜的同事,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需要维护自己的权益的时候,身边的人都无能为力。你的生活圈是那么的狭窄,人际交往显得那么苍白。有一天,你离开了现在的工厂去到另外一个地方,现有的同事朋友都会失去联系,你需要在新的公司重新来过。那无奈的漂泊注定了总是在重复地画着大小不一但形状相似的圈。春夏秋冬四季转换,你的工作服也在冬夏间轮转,你和所有的外地人都没有明显区别。

在本地人眼中你们都只是打工的而已。如果你很乐观的话,倒是可以把公司的工作服看作是一种福利,冬夏各两套,从周一穿到周五周六,基本上不需要再多买什么衣服。毕竟你可以自由地穿自己衣服的时间一周也只有那么一两天。此外,工厂食堂每天会给员工提供伙食标准为十块钱左右的工作餐。伙食费有些公司要从员工工资里扣除,有些公司则当作一种福利完全免费。但食堂饭菜的难以下咽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发霉的面包、没削皮的土豆、黄色的青菜、无从查证的劣质油等等,花样百出。在外租住的员工还可以在周末时自己改善一下伙食,住在宿舍的只能奢望偶尔在饭店里的应酬了。

公司提供的宿舍则多为四人间、八人间。当然,条件远比不上大学的集体宿舍。很多人为了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情愿每个月花费三四百块钱租一个十多平米的房间,这种房间多为厨、卫、阳台三位一体。蚁居于这样的房子里,关上门则如同囚禁在一个封闭的牢房里,打开门则所有的东西一目了然,没有隐私可言。然后,你会购买一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家具,包括必备品桌子、凳子、衣架。而洗衣机、冰箱、空调则是绝对的奢侈品。

一是需要花钱,无力承担;再就是房间太小,摆放不下。也有些已婚人士一家两口或三口挤住在这个小房子里,区别就是家具相对更完整一些。但这里给不了你家的感觉,你只是一个租客,你只是暂住在这里,当你买东西的时候你会时时考虑以后搬家会不会太麻烦,你不知道明天是否还在这里。当房东需要提高租金时,你是没有多少谈判的能力的,要么接受新的租金,要么就搬走。

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婚姻成为很多大学生不敢面对的问题。你的生活圈决定了你交际的人大多和你一样,大家同病相怜,没有能力去摘取爱情的果实。工厂里三十左右的单身柜族比比皆是,不是不想结婚,是找不到结婚的人,是不敢面对没有房子的婚姻,是不敢去想孩子的抚养问题,是不敢承担那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未来!“宁愿坐在宝马中哭泣,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听起来功利,却也包含一种无奈。如果你已成婚,那最让你纠结的就是孩子的入学以及对父母的照顾。你只是暂住在本地,你的孩子没有权力上那些好的公办学校,或者说你没有能力交那么大一笔的赞助费,而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又不能让你放心。毕竟,读书是你能想到的唯一能改变自己孩子未来的救命稻草。

你只好无奈地将你年幼的儿女送回老家,回到爷爷奶奶身边成为留守儿童。每周的电话是你最开心的时刻,在外的苦累在孩子的笑声中都会消融。你在心里默默企求上苍,让自己的父母和孩子平平安安,无病无灾。任何一点风吹雨打就可能让你刚刚起步的家陷入泥沼。你每年只能回家一到两次看一下逐渐老去的父母和日渐长大的孩子。因为没有假期,因为没有存款,因为路途太远往返不便,因为所有的因为。为了生存,你离开生活了二十年的家乡,但在他乡却无力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如同水中浮萍,没有根,心也不能降落。

明天在哪里?来到城市的大学生对未来最大的期望是能走出父辈贫苦生活的轮回,让自己进入更高一个阶层,为下一辈创造一个更好的起点。但当你已年入不惑,自身可以贩卖的价值已所剩无几,而城市却不再需要你的时候,你难过落魄地回到老家,让你的儿女从你二三十年前的起点重新出发,再画着一个和你一样的圆?作为大学生的你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难道你能保证你的下一代能顺利地考上大学并改变命运……

经济改革的初期、扩招后大学生毕业的初期、经济处于上升周期等等这些都极易让找到工作特别是较满意工作的,你极易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但十五年、二十年后,情况还会和现在一般乐观吗?失业真的是那么遥不可及吗?当它来临的时候,你将发现你被整个世界所抛弃!当你四十岁左右的时候失去工作,没有任何收入来源,你将如何面对年迈的父母、苦难相随的伴侣、十七八岁的孩子?!城市很大,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在这个只许进很难出的围城里,作为打工的大学生们你是否有了足够的储备以避免属于你的精彩落幕呢?

忠告:打工只能求生存!创业才是唯一的追求!成功才是目标。

平台有三个:可以创造一个平台;也可以购买一个平台;还可以借用一个平台。

概念的选择:做事(寻求生存);市场(寻求生意);趋势(寻求发展)。选择大于努力!选择不对,努力白费。

改变:改变自己;帮助他人改变;改变环境。只有改变,才能成就自己。

如果你现在感觉很触动,很现实,不放好好的静下心来好好的想想自己的未来在哪里,自己是愿意拿着两三千,三四千的工资安稳的想这样生活着,还是有自己的理想,社会是残酷的,师哥师姐们用他们的亲身体会告诉了我们,再大的理想会在我们打工安稳的工厂生活中给磨灭的!

不管何种企业,大学毕业生进入其中从事研发、业务、生产、采购、人事等工作都要从零学起。两三年过去了,这些大学生的职位会从储干、技术员、工程师慢慢做到主管,工资也从2K、3K变为5K。看起来有着不错的职业发展,然而事实上他们中大部分人的职位会停留在工程师及主管这个阶段,工资也会停留在3K至4K左右,之后再难有进展。从主管至经理,工资发展到5K以上对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是很难实现的。当大部分人在前进的道路上停留下来后,他们就将在职业生涯的O形路口无休止地循环,看不到尽头,当尽头出现之日,很可能就是他们被抛弃之时。

一个公司中,最有技术含量并创造最大利润的是研发部与业务部,但制造业公司往往都只是一个代工车间。那些外资企业,他们的研发、销售中心都放在国外,中国的公司仅仅只是作为产品制造环节。虽然这些公司在国内也设有研发中心和销售中心,但产品的原创设计都在国外完成,国内的研发人员只是接收图纸,然后安排开模,将产品实现。

这种情况下,国内的研发工程师更确切地说只是一个产品实现技术员,至于设计方法、设计理念、工程技能和他们关系不大,他们也很难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外企在国内设立的销售中心功能更加单一,主要是接收国外业务人员转过来的制造订单,并跟踪订单完成情况确保出货,销售技巧、营销手段、市场开拓这些都与他们绝缘。而国内民营企业在这些方面则更为不堪。

其他与产品制造有关的如生产、品管、生管、采购等职位,其中的技术含量或者说从业人员的价值更低。技术含量低则意味着门槛低,门槛低则意味着不可替代性低,不可替代性低则意味着被淘汰的可能性高。在企业中,生产、品管、生管、采购人员被老板炒鱿鱼是最多的,你上午还在上班,或许下午人事就通知你离开。制造业公司的人事部每天做的就是致力于招人,或者说低工资招人,而不是致力于留住人,因为人才市场上有的是价廉物美的新毕业生。

当年,你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就能轻松胜任所担任的职务,那么你的师弟师妹凭什么就不可以呢?尤其是在外资企业,他们往往以每月1千多的工资招募一个大学毕业生,两年后,当他的工资需要增长时,将其换掉,再招一个毕业生,如此往复循环,将人力成本控制到最低。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廉价的劳动力成本。

老话说男怕入错行,入行后想再转行的难度显而易见。当你进入制造行业,再转入其他行业的可能性极低。你只能在这个行业内转,如果哪天离心力过大,被甩出圈子,那将是一切悲剧的开端。当城市产业升级,人到中年的你又如何自我升级?当工厂搬迁,拖家带口的你难道又开始候鸟迁徙?当公司关闭,已显富态的你难道又开始奔走在各个人才市场,忍受着招聘人员的白眼和无耐,与那些刚走出学校的大学生竞争?

制造业公司普遍缺乏培训提升机制,处在公司中层的大学生在公司里并没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层职位有限且要求很高,后来者中又有很多优秀者,在整个人才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新求职者的期望下探,中间层处在前无进路后有追击的尴尬之中,看起来失去自己生存空间的日子并不遥远。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恐怕真的只能死在沙滩上了。

要知道你并不处于一个大锅饭或者铁饭碗的行业,逆水行舟,当不利的环境出现时,你是否能确保被抛弃的那些人中必定没有你……

此时的你不防想想:

1、我的理想是什么?我想很大一部分同学不知道吧,很盲目,其实我也是。

2、我下一个目标在哪里?当你把第一个想通的时候,这个就是你眼前摆着的问题,是你拟定计划的开始。

3、我有能力做什么?这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但也是一个次要的问题,因为能力是培养的,当你的理想和目标都明确是,只要你坚持不懈的向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走去,能力自然就要得到提高!但现在你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为自己定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