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外储实现连续小幅上升 规模将保持总体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末,我国外储规模为31615亿美元,较2017年12月末上升215亿美元,升幅为0.68%。业内人士分析,1月外储增长主要源于汇率估值效应和银行结售汇改善。而过去一年,外储之所以能实现连续小幅上升,与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平稳,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基本平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中有升有关。

汇率估值效应促外储上升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解释,1月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和境内外主体交易行为总体平稳。同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主要非美元货币汇率升值和资产价格变动等各因素共同作用,所以1月外储规模小幅上升。

外储实现连续小幅上升
外汇储备实现12连升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测算,1月美元指数大幅贬值,较去年12月末贬值3.40%。在同一时期内,欧元对美元汇率升值3.44%,美元对日元汇率贬值3.11%。综合考虑主要货币对美元的大幅升值,我国外储规模的估值明显上升。

“但与此同时,1月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去年12月末的2.40%大幅升至2.72%,导致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价格下降,外储账面价值有所损失。”温彬认为,上述两个原因相互抵消后,估值效应仍然导致外储规模增长。

从国内因素看,银行结售汇对外储规模增长形成较强支撑。温彬称,1月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3.16%,有助于维持结售汇顺差。但与此同时,我国进出口差额达到2年内的较高水平,贸易对外储规模增长的支撑较上月减弱。

回顾2017年2月份以来,我国外储余额已经连续12个月回升。据记者统计,这12个月我国外储累计增加1564亿美元。外储规模连续小幅上升,与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平稳,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基本平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中有升不无关系。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