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绿色债券市场飞速发展 制度建设也在不断完善

日前,人民银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指引(暂行)》(以下简称《指引》)。《指引》对绿色债券的评估认证机构资质、业务承接、评估认证内容、评估认证意见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近年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取得飞速发展,在发行规模方面领跑全球,制度建设也在不断完善。截至2017年10月末,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近4000亿元。然而,随着绿色债券市场不断扩大,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如评估认证有待规范、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有待加强、债券发行标准还不统一等。

绿色债券市场飞速发展
完善绿债发行制度

针对这些问题,人民银行、证监会在充分征求评估认证机构、发行人、投资人等多方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指引》。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指出,《指引》的发布是落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制度安排,对于规范发展绿色债券市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兴业研究的报告也认为,《指引》将提高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质量,进一步夯实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制度体系,不仅巩固了我国在全球绿色债券市场的引领地位,更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整体建设做出了重要的探索。

在我国发行绿色债券并上市交易的过程中,接受第三方绿色认证并非强制性要求,仅为建议措施。例如2017年3月,证监会发布《中国证监会关于支持绿色债券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绿色公司债券申报前及存续期内,鼓励发行人提交由独立专业评估或认证机构就募集资金拟投资项目属于绿色产业项目所出具的评估意见或认证报告”。

但是在实务中,绝大多数绿色债券均引入了第三方认证。兴业研究发布的报告指出,根据联合赤道环评公司的统计,2016年国内绿色债券中,进行了第三方绿色认证的占比达到86.79%,其余13.21%未进行绿色认证的绿债,为发改委监管下的绿色企业债,由发改委下设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司在绿色企业债申报阶段进行认定。

因此,事实上我国几乎全部绿色债券发行均经过了绿色认证。相比之下,同期国际市场发行的绿债中,仅有60%经过了第三方绿色评级。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