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热点 正文

小伙斫古琴年入百万 一年销售额超过百万元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已有3000多年历史。最近,网曝一名小伙斫古琴年入百万,而一年能斫古琴100把,每一把琴能卖到3800元甚至几万不等,一年的销售额过百万,让自己成功脱贫致富。小伙还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古琴工作室。

小伙斫古琴年入百万
小伙斫古琴年收入百万

10月8日,“看四川”——民间文艺创作工程优秀作品评选在成都揭晓。23岁的简阳小伙张勇制作的古琴,获得优秀奖。古琴,自古以来就是“高山流水知音少”的一种乐器,而斫琴者,则更为少见。不过,年轻的张勇不仅做得一手好琴,而且凭借这门手艺,家庭年入百万元。

逼出来的斫琴师

在“看四川”的展览上,张勇的古琴泛着润泽的光芒,不时吸引着观展者拍照。“其实我走上斫琴之路,除了这是家传的手艺外,更多是被父亲逼出来的。”性格沉稳的张勇笑道。

小伙斫古琴年入百万
卖古琴年入百万元

张勇家从爷爷辈就开始做古琴了。“父亲兄弟4人,有3个都学到了爷爷的手艺,其中以我爸张以全和伯父张以秋的手艺最好。”在张勇从小的记忆中,母亲在简阳务农,父亲和伯父则到北京的民族器乐厂打工。后来民乐厂倒闭,父亲辗转洛阳打工,而伯父则留在北京单干,制作的古琴声名渐起,成为国内小有名气的斫琴大师。“我以为我爸离开乐器厂后,不会再碰这一行了。

小伙斫古琴年销售额过百万

没想到他不仅自己在家里斫琴,还逼着我做。”张勇说,他念书时成绩一直优异。初中毕业后,父亲执意把他送到河南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学习古琴弹奏,“善制琴者,必善治琴!”他没有让父亲失望,两年之后,古琴弹奏就达到8级水平。而这两年,张勇白天上课,晚上还得跟着父亲学做琴,辛苦非同龄人能够想像。

摆地摊打出名气

因为想念家乡,2005年7月,父亲携张勇回到四川简阳,开始在家制作古琴。父亲擅长做伏羲琴,张勇喜欢做蕉叶百纳琴。“那时,四川学古琴的人很少。要维持生存、打开市场,我们想到的办法,就是到成都送仙桥附近摆地摊。”

当年练摊时,他们乘坐早上6点半的首班车从简阳到成都,一次拿十几把琴去卖。“古琴摆在地摊上,的确也有不少人感兴趣。只是,一听说一把琴要3000多块,买的人就少了。”后来,张勇想了一个办法:摆摊时还要演奏。来往过客中的识货者见音色不错,有的便开始下手。张勇还在淘宝和中国古琴网上开了琴店。一年之后,市场渐渐打开。

2009年7月,张勇成立了古琴工作室。张勇说,父亲、他和弟弟3个人,一年能做大约100把琴。每把至少3800元,高的几万元不等。古琴工作室每年的销售额超过百万元。“我给父亲和弟弟发工资,父亲年薪20万,弟弟现在是学徒年薪8万。”张勇透露,他的琴已经遍布杜甫草堂、峨眉山、都江堰等处各大琴馆。

古琴融合南北特色

“现在古琴供不应求,产量成了最大的难题。”张勇说,手工制作古琴,程序颇为复杂,耗时较长。做一把古琴,至少要3个半月至4个月时间。制作古琴有干燥、划板、磨平、安装冠角等附件、再打磨光滑、调音、刮灰上漆、安装音位、再打磨、再上琴弦等90道工序。“所有的工序除借助电锯等工具以外,全部是手工制作,其中以刮灰最难,要耗费一个半月时间。”张勇说,这道工序做得好不好,直接决定古琴保存的时间,也影响后面的上漆。

而最有技术含量的环节,则是调音。古琴尚未刮灰前,就要对琴板中空的音箱进行调试,这就格外需要一双好耳朵。“我爸和弟弟负责做琴,我就负责调琴,琴好不好就看音准不准。”张勇说。

张勇的琴还融合了南北派古琴的特点,“北方古琴有一种沧桑之韵,而川派古琴的声音宏大且金石声浓。我把两者特色融合,反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张勇说,现在挣多少钱对他来说并不重要,“我更希望随着古琴的熏陶,能够在以后做出传世的名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