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热点 正文

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渐显 监管短板得及时弥补

2日,以银监会主席身份首秀国新办的郭树清,用“牛栏里关猫”形容目前存在的交叉性金融产品监管缺失的现象。

语言通俗易懂,刻画的问题却是一语中的。近几年,跨市场、跨行业、跨机构的金融业务越来越多,同时监管仍是分业化,监管真空、监管套利客观存在,这既影响到投资者利益、金融机构经营稳健性、金融市场稳定乃至货币政策执行效果,也带来系统交叉感染的隐患。

监管短板得及时弥补
监管短板得及时弥补

今年1月,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了一份失联私募机构名单,平安信托赫然在列。实际上,平安信托发行的所有产品都在银监会报备了。这正是大资管行业混业经营、分业监管闹出的一个小笑话。

笑话事小,风险事大。“当前,大家都知道,部分交叉性金融产品跨市场,层层嵌套,底层资产看不见底,最终流向无人知晓。”郭树清点出了其中的潜在风险。

事实上,资产管理业务存在的多层嵌套、杠杆不清、套利频繁等问题,带来产品结构复杂加剧风险联动、资金脱实向虚在金融体系内部自我循环的隐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经营混业、监管分业,这个老问题带来了风险点。今日,老问题迎来了新的解决方案。本周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要求,及时弥补监管短板,加快建立监管协调机制。

监管协调机制,这与此前反复提到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并不完全一样。郭树清昨日回应说,银监会将积极参与、全力配合监管协调机制的建设,深化与“一行两会”、外汇局以及其他部委的信息共享和统筹协调,健全完善系统性风险监测预警和防控机制。

从郭树清的回答中可以看出,监管协调机制重点在“协调”,更务实、更具可操作性。

目前,监管协调正显露苗头,最新的动态就是:央行正牵头“三会”规范资产管理业务,制定统一的资管产品标准规制。这是近期先后召开的保监会、证监会、银监会发布会上传递出的信息。

银监会副主席曹宇在发布会上透露,这一工作进展顺利,立足点是最基本的标准,即把资管产品的标准先统一起来,大家共同遵守,在此基础上,各机构、各行业可以严加要求。

这项统一资管产品标准的具体工作,或可以成为建立监管协调机制的试验田。资管行业是金融产品交叉、经营混业的典型代表,也是金融风险的重要防范点,监管协调机制可以通过资管产品的统一监管,摸索出监管协调的有效途径,扎紧交叉业务的监管空隙,填补监管空白,让“猫”真正回归“猫笼”。做好监管的基础性工作,才能从根本上建起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的“防火墙”。

全国政协委员梅兴保2日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三点建议,首先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能要调整;其次监管空档的部分要覆盖,比如新发展起来的金融机构怎么监管;最后,金融消费者保护和风险救助要明确由哪个部门协调,明确资金来源等。他认为,把职能划分清楚了,谁来监管也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