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正文

海外投资需理性 中国有足够手段对抗金融风险

“应该说部分企业确实是‘跟风’走出去,但大部分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是理性的。我们建议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时,定位好发展战略,然后再看企业海外投资机遇,海外发展机会必须要跟公司发展战略配套符合。”安永中国主席吴港平6月28日在2017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接受专访时表示。

大部分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是理性的

当前,全球化应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或者说一个历史性的拐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从主要吸收外国投资,到我们企业“走出去”到海外进行投资,而且现在海外投资已经超过了中国吸收的国外投资。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也加快了对周边地区和国家的战略布局,2017年一季度,在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大幅下降近五成背景之下,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逆势上扬,合计29.5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14.4%,较去年同期上升5.4个百分点。

海外投资需理性
海外投资需理性

今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召开,倡议提出,未来5年中方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达1500亿美元。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对投资风险的担忧。“中国企业走出去风险一直是存在的,不仅仅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包括政治方面的风险、社会方面的风险、法律方面的风险和管理方面的风险。‘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某种程度凤险比一些发达国家高一些,但机会也多一些。中国在基建方面有成功经验,比如高铁、机场、港口等。我建议海外企业走出去的时候,要做好研究调查和经济调查等。”吴港平认为。

不仅如此,近三年来,中国并购市场呈现出持续活跃的态势,无论是并购重组事件的绝对数量、绝对金额还是平均单个事件涉及的交易金额,都处于井喷式的发展中。中国并购公会浙江分会会长龚小林称,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买家。

业内预计,在未来可预期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企业在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并购行为,将仍然处于持续高发的态势之中。

吴港平认为,应该说部分企业确实是“跟风”走出去,但大部分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是理性的。我们建议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时,定位好发展战略,然后再看企业海外投资机遇,海外发展机会必须要跟公司发展战略配套相符。

FDI数据还是维持比较高的水平

一方面,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另一方面,近年来关于“外资撤离”问题也受到了普遍的关注。近期的5月数据显示,FDI连续2个月负增长。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投资环境不再具有吸引力?吴港平认为,中国还是非常有吸引的市场,外资不会那么轻易走的。但是我们也要正视这个问题,采取措施吸引外资。FDI数据其实没有减少,还是维持比较高的水平,只是没有像以前那样一直高速的增长。

他进一步分析到,为什么说中国还是会有吸引力呢?因为中国不仅有相对较低的廉价劳动力,还有很大的需求市场,外资在中国投入生产后的产品可以直接在中国进行销售,而且需求量大,因为中国有足够体量的消费者,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我认为还是非常有潜力的。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成本不断攀升,使得制造企业纷纷迁往东南亚等地。吴港平认为,我相信部分企业把生产搬到东南亚国家是必然的方向和必然的发展。因为相对不发达国家,中国失去了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中国已经从代工模式进行转型升级了,中国也开始迈向高端产业,拥有自己的国际品牌。像美国虽然劳动力成本高,但它依然吸引了巨量外资。很重要一点,美国是一个包容性的国家,中国应该借鉴为企业创造一个平等和公平的环境。

中国有足够手段控制金融风险

近期,穆迪下调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提到中国经济杠杆将在未来数年进一步加大,2018年前中国政府直接债务占GDP的比重将逐渐升至40%,2020年之前将逐渐升至45%。那么,目前中国的债务情况处于什么样的水平?风险高不高?

吴港平说,“中国金融方面的风险一定需要关注的,当然一些外国的评级机构对中国的假定和中国实情不一定稳和,因为外国机构不一定对中国国情百分之百了解。债务上升不等于风险不可控,只要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控制上升速度,很多问题能够解决。我不认为到一个点全盘崩塌,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金融市场开展了一场金融去杠杆行动。5月末的数据显示,M2增速创历史新低。在货币进一步从紧和监管从严的系列政策之后,市场出现了同期SHIBOR和LPR倒挂的情况,同时,股市和债市出现大幅波动。那么,金融去杠杆是否能带来系统性风险?吴港平认为,我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持比较乐观的态度,我相信中国有足够手段控制金融风险。但金融风险必须管控好,这是我认为未来中国发展一个比较需要关注的地方。

对于市场上比较担忧的楼市泡沫是否会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问题,他强调,我不认为房地产市场有很大问题,因为高房价问题很多可能集中在部分地区,比如一线城市,不是全国性的,所以不足以影响到金融业方面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