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正文

共享单车过分烧钱 是否会引资本出手加速垄断

不得不说,共享单车行业的宣传推广做得都很有默契。但“撕得”正起劲的几大竞争者们,最近比拼的东西跟单车骑行本身相比,却好像越来越远了。

共享单车过分烧钱
共享单车过分烧钱

比如小蓝单车,下一步行动是将几十万单车变成移动广告牌——在新车以及(部分)旧车上加上一个7.9英寸的屏幕,播放广告。

再比如ofo小黄车,23日与北斗星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针对北斗系统在共享单车领域的应用进行深耕。

相比较起来,更擅长公共关系的摩拜单车这次显得较为务实,打算在本地定位服务App入口上组成一个朋友圈,让用户通过百度地图、招商银行等App能扫码解开自行车。

但始终有用户会提出疑问:一个个街边随意停放的自行车连最基本的问题都还没得到解决,搞这么些东西真的是为了骑行么?

对于摩拜单车来说,生活圈意义在于借助更多的入口,引入更多的用户,以及运用多个App组成品牌势能。这个合作很好理解,将摩拜单车的入口覆盖到电信、金融、出行、健康、酒店和地产等多个领域。在百度地图里,“步行”和“骑行”模块下会加入摩拜单车入口,并计划将摩拜单车与“公交”查询功能相结合,智能推荐起点与终点附近的摩拜单车。在其他几类的App应用中,则会提供相应的摩拜单车入口。虽然感觉对用户来说实用性也不是很强,但这已经算是最近的共享单车故事里最务实的了。

当摩拜的消息还没有完全传播开的时候,5月19日,小蓝单车又在北京望京举行了一场媒体沟通会,主题是发布了一款带“智能中控”屏幕的新车,并宣布基于这个屏幕的新商业模式——“麒麟计划”。

考虑到这个屏幕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用来为用户提供导航,从道理上讲,一边骑车一边看导航确实还算一个刚需。但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这个需求的话,似乎根本就不用内置一个平板啊——在车把上搞个手机支架不就好了吗?

但是手机支架是无法讲一个新的商业故事的——小蓝单车的智能中控屏幕可以显示骑行周边的定位服务,涵盖衣食住行,吃的用的玩的全部出现在地图里,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移动版的大众点评。

这貌似也有些道理。可是,正常人一般不都是先确定目的地才会骑上单车的么?难道还真的有人一边骑车一边找吃的?

不过市场对小蓝单车的麒麟计划虽然存有一定的质疑,但该计划至少解决了一个导航问题。而对于ofo来说,它的选择是——转身准备上太空。

5月20日,ofo小黄车在MTA天漠音乐节上对外发布了“X计划”,并宣布计划在2017年底发射全球首个民用共享卫星。ofo希望通过以该卫星为起点的物联网卫星,进行共享单车卫星定位监控和信息回传,助推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化……

这个确实显得非常的“高大上”,但看看旁边的小蓝和摩拜,锁车、定位、导航完全可以用现有的GPS和GPRS网络解决。上天搞卫星物联网对骑行用户来说,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了不得的意义。

有业内人士认为,最近的几个宣传推广活动表明共享单车的竞争已经进入了下半场,所以一切竞争也都有些“变味”了。其实,共享单车竞争的“上半场”都还没结束。

随着企业之间的烧钱竞争愈演愈烈,共享单车企业之间的战争也越来越像是一场冷战——它不像原来那样更关注用户,更关注骑行,更关注体验,反而更多的是为了对共享单车对手企业进行震慑与威吓,以及对风险投资的过度讨好。

尽管这样的拼命烧钱在以往的团购、网约车和外卖大战中都曾上演过,但好像还很少看到共享单车进入最新阶段时那种忽视用户体验的烧钱方法。

不过想想也是,共享单车说到底是一件门槛低的事情,除了坏车之外,各家的体验早就已经差不多了。而且每次骑行5毛、1元的客单价补贴也根本没什么意义。红包车对用户的补贴几乎可以说已经把客单价降到了负数,但除了养了一群薅羊毛的单车红包猎手之外,好像也没让市场份额发生太明显的变化。

这仿佛上世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找不到合适的战场也不敢短兵相接,只能在隔空军备和互相喊话的道路上越走越歪。

那么,什么时候“冷战”会结束呢?小蓝单车CEO李刚谈到两个观点——2017年下半年坏车回收可能是拐点,2018年商业模式是另一拐点。

如果将这两个对运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拐点作为共享单车下半场的标志,那么共享单车的上半场比拼的就不是什么体验和市场占有率,而是谁能融到更多的钱,让自己克服这两道坎。

换句话说,尽管听起来不够合理,但在现阶段能用最低的宣传成本,换来最大声势的共享单车企业,就是一家“好公司”。

可投资人也不是真傻……如果共享单车企业用资本的钱再这么不得要领地烧下去,那么下半场到来的时机可能会更早一些。随着资本站队的情况越来越复杂化,背后资本极有可能迫使整个市场尽快形成垄断局面。

毕竟对于投资人来说,有多少品牌加盟摩拜的朋友圈不重要,ofo和九天微星的卫星能否真上天不重要,小蓝单车的智能中控损毁率有多高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几年后可不能再让用户一直免费骑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