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北上资金青睐深股通 逾千亿元北上资金高度集中选股

承载两地“互联互通2.0版本”的深港通,自2016年12月5日开通至今运行已满3个月。借道沪股通和深股通,逾千亿元北上资金高度集中选股,行业巨头频频登榜。

北上资金偏爱深股通
北上资金偏爱深股通

不过,北上资金在选择沪、深个股方面存在较大区别。相较沪股通,深股通高抛低吸操作更为明显,呈现高频换手、稳步买入、险中抢筹特点。

香港证监会日前拟修订议案,扩大机构专业投资者的类型、降低个人专业投资者门槛。届时,通过深股通买卖深市创业板的投资者数量有望增加。

北上资金青睐深股通

整体来看,深港通三个月以来交易“稳”字当头,月均额度和使用率为7.52亿元和5.79%,均高于同期沪港通额度使用情况。平安证券统计显示,从累计买入额来看,北上资金绝对量低于南下,但增速并不慢。相比去年上半年,北上资金去年年底已环比增加40%,持续净买入深股通成为突出特点。

数据显示,去年12月5日深港通开通至2017年3月3日,北上资金在沪深两市共计买入1718.6亿元,低于南下资金成交港股规模,资金净流入“南热北冷”突出。其中深股通成交919.82亿元,不到同期沪股通成交规模的1/3。但值得注意的是,深股通获得净买入395.42亿元,相当于同期沪股通净买入规模8.5倍。

回顾开通初期,正值去年12月圣诞假期来临,海外投资者逐渐进入休假状态,北向交易慢慢趋于平淡,沪股通不时出现净卖出,但深股通稳步保持净买入。这种局面在今年得到全面扭转,特别是自今年2月21日以来,借道互联互通渠道净流入深市的资金已连续9个交易日超过沪市。

广发恒生证券分析师苏培海指出,深港通开通以来,深股通一直维持净流入状态,预计今年下半年或会推出更多的互联互通政策,深股通年内有望达到累计净流入1000亿元的规模。3月份,深市有望在中小创的题材股带动以及国企改革等两会主题概念的带领下继续上升,从而吸引北上资金持续流入。

3月1日,香港证监会提出就建议修订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投资者)规则》展开市场咨询,邀请公众在4月3日或之前就有关建议提交书面意见。其中,修订议案中提出将扩大机构专业投资者的类型、降低个人专业投资者门槛等。香港证监会预计,相关规则修改后,会有更多投资者符合资格成为专业投资者,这意味着未来被允许通过深股通买卖深市创业板的投资者将会增加。

但是,南下资金借道深市港股通并不活跃,开通以来累计净买入规模仅186.28亿元。港股通(深)月均使用额度和使用率仅是港股通(沪)的约1/3。平安证券分析师魏伟表示,这说明南下资金仍然以港股通(沪)和恒生中大型股票为主,可能只有在购买港股通(沪)未覆盖的恒生小型股时,才会使用港股通(深)的通道。

沪深选股风格迥异

统计显示,虽然南北资金净买入已经达到千亿元规模,在整个A股和港股交易中占比较小,但是资金买入股票集中度较高,以成交活跃股为代表,超过半数个股股价上涨。

去年12月5日至今年3月3日,据不完全统计,共有79只个股登榜深股通前十大成交活跃股,期间43只个股上涨,顺丰控股、中兵红箭、印纪传媒、思源电气、洋河股份涨幅靠前,分别上涨35.44%、30.43%、27.31%、26.42%和19.16%。

按照证监会行业划分,深股通标的中制造业个股占比最多,共计54只,金融、信息技术行业各有5只,最新平均市值超过559.38亿元,包括深市最大市值的顺丰控股在内,共计13只个股最新市值超过千亿元。

相比之下,沪股通成交活跃股中金融股占比高,最近一个交易日平均市值约为深股通3.7倍,其中24只个股总市值超过千亿,平均涨幅超过深股通,也与同期沪、深两市涨幅走向趋于一致。

上述活跃股可以佐证北上资金对低市盈率、高股息率个股的偏好。但对比沪深标的,深股通所选个股并不便宜,活跃股平均市盈率约74倍,略低于深市平均市盈率,高于沪股通成交活跃股市盈率近3倍,平均股息率又低于沪股通标的。

另外,行业龙头股虽然均受深股通、沪股通青睐,屡次上榜每日前十大成交活跃股,但是结合净买入规模来看,北上资金对沪、深龙头呈现不同的态度。

数据显示,按照深股通每日前十大成交活跃股来计算,海康威视、格力电器、美的集团和五粮液净买入金额最大,分别达到55.87亿元、52.78亿元、35.63亿元和33.59亿元,均为深市中所在行业板块龙头,上榜次数均超过50次。除了格力电器外,其余3只个股股价涨幅在6%-15%。

相反,同期沪股通净买入规模居前的方正证券、三一重工和恒瑞医药,上榜次数均未超过50次。沪股通上榜次数最多的贵州茅台、中国平安,净卖出规模同样居首,分别达到14.82亿元和9.87亿元。

去年以来,贵州茅台股价一路强势走高,累计涨幅63%;中国平安也是从去年2月19日以来股价震荡上涨,涨幅已达20%。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新政走向、英国“脱欧”局势以及内地的政策走向,使得内地和香港的投资气氛均趋于谨慎,加上蓝筹股前期涨幅较大,部分投资者开始调整套现。

高抛低吸频现龙虎榜

对于北上资金净流入沪市、深市差异,资深港股专家温天纳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沪港通是大盘股,成交量较大,投资者较多;深港通盘小,成交量也较小,但更受内地投资者喜爱,净流入较多。

换句话说,北上资金选深股也开始“入乡随俗”。相比沪股通,借道深股通的港资高抛低吸特点更为明显,深股通活跃股换手率约为沪股通的2倍。

深港通开通首月,深证成指下跌4.5%,但北上资金积极建仓,借道深股通成交261.9亿元,买盘占成交总量比近8成。2017年开年后,伴随深证指数反弹走高,深股通小幅缩量;当深证成指2月继续走高时,深股通成交量放大约3成的同时,卖盘环比增6成,创下深港通开通以来最大规模。

具体到单个交易日,剔除深港通开通首日,深股通净买入金额最大的前10个交易日中,深证成指共有7天下跌。2016年12月12日深证成指大跌4.5%,深股通当天却净买入11.95亿元,当天亦成为第7大净买入日。即便深股通卖盘规模最大同时深指下跌的4个交易日里,也均未出现资金净流出现象。

从港交所每个交易日披露的前十大活跃股来看,深股通活跃股平均换手率几乎是同期沪股通的2倍。换手率最高的10只个股中,顺丰控股、中兵红箭、印纪传媒、格力电器等8只个股系深股通标的。

操作手法上,自深港通开通以来,沪股通专席登上龙虎榜6次,累计净卖出6963.84万元;深股通现身龙虎榜13次,并与游资呈呼应之势,多次于涨跌停板彪悍抢筹,大手笔净买入5.81亿元。

这一点在顺丰控股上表现尤为突出。借壳鼎泰新材的顺丰控股日前掀起一波更名行情,连续4个涨停,借道深股通的北上资金与山东席位为代表的活跃游资成为推动公司股价连续上涨的重要力量。深股通专席不仅在2月27日涨停板积极抢筹,更是于3月1日取代此前连续上榜的国海证券济南历山路营业部,位居买方席位之首。甚至在该席位“反水”净卖出、顺丰控股股价打开涨停板之际,深股通专用席位还加仓翻倍净买入7060.22万元。

深股通在跌停板也果断买入。去年12月,证监会、保监会表态加强对前海人寿等险资举牌方监管,格力电器等险资参股、举牌概念股应声集体下挫,格力电器跌停封板。恰在此时,深股通斥资3.72亿元买入,登上龙虎榜买方首席,成为至今专席净买入规模最大个股。

沪股通自开通以来,高抛低吸操作手法同样明显,历史上净买入规模居前的5个交易日(剔除开通当天),当天上证指数均下跌。

不过,自深港通开通后,伴随着蓝筹股的强势表现,沪股通呈现“顺势而为”的策略。沪股通净卖出规模居前的3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均下跌。其中,上证指数2016年12月20日下跌0.49%,沪股通净卖出达到26.89亿元;今年2月6日,2016年12月20日上涨0.54%,沪股通净买入规模达到20.67亿元,将南北双向净流入推向高潮,直至3月2日出现年内首次双向净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