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正文

富士康争抢8K技术市场 10.5代显示器产业园动工

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最近比较忙,在2月24日分别和夏普和软银建立合资公司后,3月1日又出席了广州10.5代显示器产业园的动工仪式。

富士康争抢8K技术市场
富士康争抢8K技术市场

这是去年年末富士康和广州政府立下的约定,广州市政府与富士康子公司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SDP)签约合作,在广州东部的增城建设产业园区,该项目一期总投资610亿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单笔投资额最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

对于富士康而言,这笔不菲的投资对布局未来的显示产业意义重大。就在前一天,郭台铭飞行了20多个小时,从美国一路奔波至台北、深圳,最后到达广州,来实现3月1日动工的诺言。

“这一园区不仅仅是工厂,是工业化的新城,增城意味着增加一个新的科技城。”郭台铭说,“8K影像技术是人工智能学习的根本科技,在显示屏之外,我们还带来了全产业链,今天齐聚了100多家设备、材料供应商,一同打造科技新城。”

以显示技术为基础,富士康带领夏普涉足医疗、健康、教育、汽车等领域,瞄准物联网、智能城市的建设。

争抢8K技术市场化先机

产业园区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总用地2156亩。早前富士康在广州增城注册了超视堺国际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10亿元,并在此后以9.89亿元的价格揽得位于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块近2000亩的一类工业用地。

项目一期规划在2019年6月完工,预计达产后年产值约920亿元,年均税收约40亿元。一期设计产能为生产第10.5代显示屏9万片/月,包括建设康宁玻璃、显示器、智能TV、电子白板生产工厂等,并从事高端显示技术产品的研发,提供约6000至10000名面板产业相关高技术人员岗位。二期工程建设次世代面板及相关后段产品。

在郭台铭看来,广州的厂区整合了上下游,包括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将来会建设成产业新城,在此基础上建设智慧小镇,目标是建百岁小镇,希望人们可以在这里健康地生活,我们还和华大基因进行了合作。”

“海量、8K、影像、大数据”是郭台铭在介绍产业园时挂在嘴边的关键词。所谓8K,是指超高清分辨率。“这些海量、8K、影像、大数据的产品的制造总部就在广州,富士康是工业互联网制造龙头之一,未来就用大数据来制造生产。国家的2025制造目标是在2025年达成,我们希望2020年就达到,工厂变成技术、产量、效率、产品应用上都居于全球首位。对富士康而言非常具有代表性,显示器可以用在家庭、工厂、医院、社区、车联网等等。”郭台铭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前不久,富士康联手夏普成立SharpHealthcareandMedical,双方将锁定夏普在生命科学领域工作数十年的人才、技术、设备、专利,面向生命科学、健康环境、影像医学三大方向,整合技术、专利、商业模式。

在8K技术上,面板商京东方已经进行量产;医疗方面,另一家彩电企业海信也已经布局多年。

群智咨询副总经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8K还在起步阶段,还需要一些时间,但确实是发展方向。4K面板今年全球的规模预计会达到8400-8500万台,基本占到34%的份额,明年会在40%-50%之间,达到饱和。目前京东方是全球8K唯一有生产出货的面板厂,富士康和京东方都想抢先布局,占领主导权。”两家企业都有10.5代线,竞争的焦点主要在8K,都想做产业链一体化,京东方从面板到智能制造事业部,富士康从制造起家,往面板延伸,不同背景但是殊途同归。"

资深家电专家刘步尘说:“从产业发展趋势来说,超大屏幕是发展方向。现在55吋-65吋市场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接下来谁率先在高世代大面板下布局,会比较从容。过去几年都在讲4K,现在8K清晰度会更高,利润也高。同时在汽车、医疗、包括很多应用场景,其中医疗设备对清晰度的要求比电视更高,也是一个成长性很高的业务。”

基建、品牌双管齐下

所有代工企业避不开的问题是,是否要建立自主品牌。对于富士康而言也不例外,多年来富士康一直没有放弃建立2C品牌的野心,收购夏普、诺基亚之后,更是注入资源大举进发。

对于提供基础建设和推出品牌,郭台铭的回复是两者兼顾,“首先,8K不是一个单纯电视和屏的概念,是工业互联网不可或缺的。例如,未来大家都会有一个健康云,这些都需要影像、大数据的支撑。这是一个基础建设,富士康尤其把注意力放在工业互联网,积累了海量的工业数据后可以拿来做运用。”

“我们将助力夏普重回第一的宝座,电视内容是很重要,但是不要忘了屏幕的重要性。它和富士康互补,我们大家都在转型。”郭台铭说。

一方面,对于显示屏产业,外界质疑最多的是产能过剩问题,国内的华星光电、京东方等面板厂商都在加速布局。郭台铭认为:“过剩的问题是品质的比较,不是量的比较,除了面板外,我们也做电视,而8K是下一代方向,夏普有多年的积累。我们的良率一定会高过其他厂家。低价的32吋传统电视已经过时,教育安全、医疗等应用现在才是刚刚开始。”

刘步尘告诉记者:“其实鸿海转型10年前就开始了,早期转型推出自主品牌来推动,因为代工企业对下游客户订单依赖度很高。尤其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增强了富士康的转型紧迫感,培育自主品牌不成功,几乎放弃了。以前用鸿海和富士康的品牌来做,对消费者来说,大家不认,郭台铭也进行反思。这时夏普管理不善导致业绩糟糕,郭台铭用夏普的品牌来推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