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一汽、东风合并猜测 业内:实操难度大合并可能性小

一石激起千层浪,汽车行业两大央企——一汽、东风——合并的猜测再次甚嚣尘上。2月17日,一汽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在长春签署了战略性框架协议,双方计划共建前瞻共性技术创新中心,合作内容主要集中在车载智能网联、燃料电池、轻量化等领域。

一汽东风合并猜测
一汽东风合并猜测

由此,外界纷纷猜测这是一汽与东风集团即将合并的强烈信号,甚至有评论预测一汽与东风将在今年内完成合并。但是反对的观点认为,仅从技术合作就推断二者即将合并,有失偏颇。“两个巨无霸合并,能获得的不过是一张报表。合并的经营效益现在看来很少,但带来的管理挑战却是史无前例的。”

无疑,一汽与东风合并事关中国汽车工业未来的走向,必须慎重。2月19日,接近东风系高层的业内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抛开国家意志,东风与一汽合并的必要性很大,但可能性很小。”

一方面,从降低成本、资源集约、技术力量聚积等多方面,一汽与东风的合并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这一合并太复杂,最关键的是管理边界的问题,现在的管理能力未必能支撑如此大的盘子,现实的操作难度很大,由此合并的可能性很小。

“我认为,单独这个技术合作并不一定是合并的信号,接下来还要看双方合作走得如何。据我了解,企业层面目前并没有整体合并的动议。”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

针对一汽与东风合并的可能,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大部分的观点比较谨慎。“从二者之间的合作推断合并的因果关系并不充分,现在合并的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即便是合并也没有必要先进行技术合作。”19日,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另据消息人士透露,同为央企的长安汽车也有强烈意愿加入一汽与东风的技术合作之中。不过,截至21世纪经济报道发稿为止,并没有得到长安的明确回应。

判断合并的依据是什么?

在2月17日的签约仪式上,包括东风集团董事长竺延风、总经理李绍烛、副总经理程道然、副总经理刘卫东,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平、副总经理秦焕明、滕铁骑、金毅、董春波等均出席,由此可见,一汽和东风集团对此的重视程度。

除了合作签约之外,外界猜测一汽、东风合并的重要依据还在于近几年,二者人事变动频繁,并且一汽集团总经理职位至今仍然空缺。

2015年5月,一汽集团原董事长徐建一因涉违规被调查之后,原东风汽车董事长徐平接任其职务,随后一汽集团董事长竺延风入主东风,双方高层换防,然而直至今年2月,一汽集团新提拔王国强、安铁成为副总经理,一汽集团总经理一职仍旧空缺。

“一汽和东风最缺是干部,最不缺的也是干部,从一汽的干部空缺判断二者即将合并并不科学。”上述接近东风高管的业内人士表示,实际上东风现在的干部数量也在减少。

此前,东风汽车的党委常委共计九位,经过一番变动之后,目前常委仅剩竺延风、李绍烛、程道然、刘卫东四位。业内人士分析称,因为合并势必涉及管理能力和理念可承受程度,同时,东风集团在解决内部整合和协调存在诸多难题,再并入一个更加庞大的体系,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除非借此机会实现大幅度的人员精简和效率提升,否则一汽与东风集团合并好处几乎为零。两个胖子拥抱,能获得的只有体重而不是体质。”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

对此,汽车媒体人钟师表示:“首先该协议是框架协议,虽然仅是第一步,但合并并非仅取决于车企意愿,也要看国资委或国务院态度,目前来看,国家层面还没有央企要合并的政策出现。”

在国家做大做强央企的大背景下,应不应该合并与能不能合并是两个概念。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这么多年,国有两大央企——一汽和东风——的发展缺少明显亮点,倒是吉利、长城等民营企业的发展非常迅猛。

“目前,中国汽车产业政策面临调整,而在调整之前,要做强国家队顺理成章,但是到底先调整产业政策还是先做强国家队,对于后者的调整是否适得其反,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上述人士表示。

自主品牌能否获益?

不可否认,从技术和市场的角度来看,一汽和东风的合并是具有互补性的。目前一汽自主品牌研发能力较强,但市场营销能力较差,东风则是研发能力较弱、市场营销相对较强。“大家只看到销量了,实际上,一汽的研发能力是非常强的,比如发动机,一汽是全系列布局。”了解一汽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相反,东风的研发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东风自主研发的实力目前还是比较弱的,雪铁龙C6的引进就是为了东风A9,但后者的市场表现并不理想。”

作为在国内最早建立技术中心的车企,无论从规模、研发能力,人力资源,相比其他车企,一汽集团具备更强的实力,但是,一汽自主品牌的表现却差强人意。

据乘联会数据统计,2016年一汽轿车自主品牌销量10万辆左右,同比下降34.6%。其中,一汽夏利更是下滑严重,2016年全年销量3.6万辆,同比下降43.3%,而红旗销量仅为4800辆,同比下降4.4%。

一汽对外的解释是处于产品换代的真空期,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营销能力较差,产品力不足、更新换代慢、管理机制落后等诸多因素。反观东风集团,2016年东风自主品牌汽车累计销售137.7万辆,同比增长13%,其中东风风神作为东风完全自有品牌实现了50%的增长,营销能力可见一斑。

对此,安庆衡表示,“东风近几年大自主战略取得不小的成果,前瞻性技术合作对车企很有必要,从长远来看,对自主品牌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但是,此次提出前瞻技术合作并不能与现阶段自主品牌发展划等号。“这不能解决现阶段一汽自主品牌发展困境,一汽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安庆衡特别强调。

前瞻技术合作如何深化?

2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赵英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以往政府多次鼓励央企合作,此次合作也算是一个突破。同时技术合作也对二者旗下的自主品牌会有一定帮助,但是还要看合作在实际操作当中会深化到什么程度。”

从研发技术方向看,前瞻性技术合作将围绕车载智能网联、燃料电池、轻量化等前瞻性技术进行研究,但这也是二者相比其他车企的弱项。

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东风新能源汽车全年累计销量2.5万辆,同比增长66.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售5927辆,同比增幅达300%,但是距离其他车企新能源车型销量差距还比较明显。

一汽在新能源领域还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已经意识到新能源领域的重要性。在与东风汽车集团签订协议之前,1月16日,一汽集团公司与奥迪股份公司在长春正式签署《一汽、奥迪十年商业计划》。

按照计划内容,双方未来将继续扩大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产品线,从而覆盖豪华品牌最重要的六大细分市场,新能源车型及其相关的服务领域将成为今后合作重点。

不可否认,目前国内车企的产品开发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与国际的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需要联手参与竞争。作为央企,应该起到带头作用,除了应用技术的研发,更有责任支撑基础技术的研发与积累,而二者之间合作能否深入、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目标是否一致、是否愿意共享资源。

伴随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此次前瞻性技术之间的合作对于两大车企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安庆衡认为,“大型汽车集团战略性合作很有必要,毕竟仅依靠车企自身能力也很有限。如果大型车企能联合,有利于各自旗下自主品牌长远的发展。”

“并非共享技术一定会成功,但原则上,技术合作会更符合两家车企的现状。”钟师表示。一汽、东风技术合作本身值得点赞,需要注意的是央企之间的合作要落到实处,因为市场留下的机会已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