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正文

共享单车价格战:想赚钱很难 没融资或被清洗出局

2017年1月13日上午九点半,北京国贸商圈,很多上班族出地铁后,直接骑上一辆共享单车,前往商圈各个写字楼或者大酒店。紧靠国贸商城外墙,停放着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一名保安正忙着把它们一辆辆抬到几十米外的马路边去。他说,这是领导特意交代的工作。

共享单车价格战
共享单车价格战

他的任务还包括,紧盯着商城的几个重要出入口,防止有人骑着共享单车直接进入。随着共享单车公司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被投放到城市里的人流密集地——地铁口、各大商圈、写字楼、公交站和大型小区附近。

有时候,单车会被收废品的人扔上三轮车,开进废品站。还有的用户直接骑回家,把智能锁撬掉,当作私家自行车用。甚至这些车会出现在北京的运河和上海的黄浦江中。

在北京东四环四元桥高架下的绿化带里,躺着一辆共享单车。这是一个禁止行人进入的绿化带。半个月之后,这辆车还保持原来的姿势,继续躺在那。

共享单车热潮的背后,是自行车的“蜕变”。过去自行车只有单一的代步工具属性,这几年逐步新增了时尚、生活方式、健康、运动和通勤等多种属性。自行车也从一个一年只有几千万辆产能的小市场,变成了资本眼里一个现象级支付和流量入口。

“共享单车的支付频次跟打车和外卖差不多,打车行业有滴滴,外卖有了美团、饿了么和百度,单车领域也一定能出现几个独角兽。”一位匿名投资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700Bike公司产品副总裁郭晶晶认为,共享单车的竞争主要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大街上有没有你的车,你的车多不多;二是你的车够不够好,开锁够不够快;三是你的车除了代步功能,还有什么好玩的。郭晶晶认为,目前行业竞争处在第一阶段的尾声,预计2017年3月就将进入第二阶段。

CBD:兵家必争之地

国贸是北京的CBD(中央商务区),也是共享单车的兵家必争之地。国贸地铁口外,停放着各个品牌的共享单车,最显眼的就是橙色的摩拜单车、黄色的ofo单车。

很多单车躺在地上。摩拜和ofo的单车却摆放整齐,因为这两个品牌在国贸这类核心投放点,派了专门的秩序维护员。在CBD的多个地铁口,不少三轮车司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共享单车对他们冲击很大。过去他们一个月能赚一万元,现在只能赚三五千元。

几乎每一个新入场的共享单车品牌,都会选择先把单车投放到CBD地区。除了人流量大、潜在用户多的因素,CBD还是一个没有资金门槛的广告场所。

考虑到线上的流量成本越来越贵,很多共享单车选择在线下做推广,把车尽可能多地投放到大街上去,充当免费活体广告。小鸣单车联合创始人邓永豪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每投放一辆小鸣单车,至少能带来10个新增用户。

对玩家们来说,有车就有押金收入,有车才好谈融资估值。于是大家都抢着向自行车厂商下订单,大家只关心有没有车,不关心车的质量好坏。郭晶晶提醒,这次共享单车热潮,很可能是“来的时候满城风雨,走的时候满目疮痍”。

一位要求匿名的单车创业者感慨地说,现在整个行业的竞争非常恶性,所有人的车都集中投放到市中心,很多要用车的地方用不上。他认为很多城市的共享单车运力已经过剩。他们测算过,深圳这样的城市,最多需要十万辆共享单车,但现在肯定超过这个数字了。

“共享单车不但没有帮政府解决问题,反而给政府制造了问题。比如乱停乱放。”上述创业者反思说,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100%满足,一定意味着运力过剩。

大部分城市对共享单车的态度是不冷不热。虽然很多从业者邀请了一些政府官员甚至是交通管理部门的一把手来参观、视察和试骑单车,但目前没有一个城市,哪怕小城市,公开表示愿意全面深度地跟共享单车公司合作。只有一些城市的区政府或地方科委跟相关共享单车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

“这类协议大家手上都是一抓一大把,是一种弱合作,没有实际意义。”上述匿名创业者说。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015年是共享单车的元年。这年1月,摩拜注册成立,共享单车市场开始萌芽。8月,1978年出生的Joybike(悠悠单车)创始人赵文旺提交了相关专利,开始做产品研发。

赵文旺参与过北京政府的固定桩自行车研发工作。他回忆,当时北京一辆公共单车成本在五六千元,其中停车桩基建成本占了绝大部分。所以赵文旺将公司定位为政府公共自行车的技术供应商,帮政府降低固定桩的基建成本。

他认为,共享单车的合理机会是帮政府解决一部分出行需求而不是全部。2015年也是传统自行车厂商集体转型的一年。郭晶晶说,自行车作为耐用品,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是两三年,所以自行车行业每隔两三年就会有一次行业波动。2015年,正好赶上自行车行业整体陷入低谷。

天津飞鸽车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产品体系就在2015年由通勤车和交通代步向休闲运动转变,进入智能自行车市场。飞鸽车业隶属天津市飞鸽集团,是中国老牌自行车公司。

该公司总经理张金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共享单车出现后,飞鸽也拥抱了这个趋势,目前主要是给ofo做整车生产。目前共享单车的订单量只占飞鸽车业总量的10%左右。

跟飞鸽不同,另一些自行车厂商则选择深度介入共享单车生意。从事了二十多年自行车生意的凯路仕近几年在单车触网上做过很多尝试,后来遇到了小鸣单车,就投资成为小鸣单车的控股公司。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