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正文

摩拜融资超2亿美元 共享单车行业混战难停

摩拜紧密的融资释放两个信号,一是新兴行业太烧钱,融资未必全然都是好事,获取资金的同时也意味着创始人的股权被稀释,拥有话语权的人增多;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投资人需要把钱花出去,但TMT行业近期没有太好的投资出路。

摩拜融资超2亿美元
摩拜融资超2亿美元

1月4日,智能共享单车平台摩拜单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已经完成D轮2.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的股权融资。腾讯、华平投资领投本轮,新引入的投资方还包括携程、华住、TPG等。

该公司在2015年10月完成A轮融资,短短一年多里,共计完成了6轮融资。公开信息显示,其累计融资额已经超过4亿美元。其覆盖范围也从上海扩展至北京、广州、深圳、成都等九个城市。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表示,摩拜在新的一年将加速国内和海外的拓展,向世界输出中国本土创新。

规模扩张也是大多数创业公司融资后的首要任务。王晓峰透露,摩拜会造更多的车投放市场。作为创业公司,谈盈利问题还太早。王晓峰更需要思考的是,在资本推动下,共享单车的需求有多少泡沫?麦肯锡以及汉能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单车出行的市场规模在1720亿元,即便市场渗透露率达到10%,市场规模也仅为172亿元,目前的渗透率还不到1%。

重资产之辩

去年一年,并不新鲜的共享单车开始疯狂吸金。在多个城市的街头,一夜之间涌现出各式各样的共享单车,有20家创业公司获得融资。其中市场份额前两位的ofo和摩拜单车,累计融资额快速超过10亿元。而从现有趋势来看,投资热钱豪赌共享单车的热情丝毫未减。

每一个在互联网行业创业的人,最“忌讳”的就是重资产模式。从这个角度看,与滴滴、易到等出行平台相比,摩拜、ofo等单车可谓另辟蹊径。

摩拜单车创始合伙人王晓峰是原优步公司上海总经理。最初,摩拜并没有打算自己生产制造自行车,但公司很快发现单车统一标准,更加适合共享单车行业,于是便有了市场上人们看到的“小橙车”。

据悉,摩拜单车起初的造价成本在3000元左右,虽然后期有所下降,但这相比其他共享单车几百元的成本,显然超过了负荷。根据摩拜官方的调查显示,仅运营四个月,摩拜单车的损耗率就高达10%。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摩拜单车的实际成本并不到3000元。现阶段大量投放,是希望用速度覆盖成本,快速建立壁垒,但是这一模式太容易被复制了,以至于各种共享单车一拥而上,行业格局很难集中。在覆盖同等范围时,摩拜投入的资金也会比竞争对手更多,火速融资也成为不得已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入摩拜的战略投资者还包括携程和华住集团等,希望借此涉足到城市短途出行市场。携程董事会主席梁建章表示,携程关注摩拜已久,摩拜打造的智能共享单车不仅是城市短途出行工具,更是旅行者最合适的工具。未来,借助携程和华住,摩拜单车有望拓展到更多生活和旅行的场景。

艾媒咨询CEO张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认为,摩拜紧密的融资释放两个信号,一是新兴行业太烧钱,融资未必全然都是好事,获取资金的同时也意味着创始人的股权被稀释,拥有话语权的人增多;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投资人需要把钱花出去,但TMT行业近期没有太好的投资出路。

行业混战难停

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摩拜二代单车的Light款成本已经降至千元以下,但价格依然过高。以其竞争对手ofo为例,其一代和二代单车成本仅270元,刚推出的三代单车成本为360元,仍然不到摩拜的一半。

对于摩拜的此轮融资,ofo相关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共享单车行业向来不缺少资本和关注。但这个行业真正缺少的是,有持续自我造血能力且有盈利潜力的企业。“共享单车行业战役才刚刚打响,竞争还会持续数年,我们已准备了充足的”弹药“,可以应对各种竞争。”。

共享单车看似与打车软件早期的竞争类似,实则有着本质的区别。打车出行的客单价高,平台模式使得滴滴、易到的业务在扩张时,边际成本并不会很高。但是共享单车的客单价和门槛低,很多城市政府甚至将公共自行车作为公益项目进行推广。

张毅认为,共享单车可以直接获益的模式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摩拜的模式难以掩盖其租赁的本质,面临着投入巨大、成本回收困难、维护费用巨大等问题;其次,这种收费模式实际上商业模式并不清晰,随着资本竞争的加剧,价格有可能会被压的越来越低。

盈利的困局短期内似乎很难找到出路。张毅预计,摩拜单车很快会有下一轮融资,用于面对竞争对手的压力,并购或整合是大概率事件。在成为行业领头羊之前,无论是摩拜还是ofo,还需要更大的突破去建立自己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