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监管改革之下:券商格局重构 竞争转向高附加值服务(2)

竞争转向高附加值服务

“现在我国券商大部分还是小块头,规模优势还是一个重要的竞争方向,但是随着券商在传统项目上的竞争逐渐转向新业务的竞争,券商面临转型的挑战。”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记者表示,目前券商的盈利模式,在业务方面同质化的程度上仍比较高,但“靠天吃饭”的阶段基本终结,未来的发展潜力,一方面来自于创新,另一方面来自业务特色的扩展,高附加值业务必须全面强化。

齐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则认为,券商必须对自身的业务模式进行深刻变革,亟待由现有的通道服务提供者向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转变,盈利模式将从现有的以交易佣金为主向按资产、按增值服务收费的全新盈利模式转变。

事实上,许多券商拓展高附加值服务的水平仍待提高。以互联网券商为例,平安证券人士就指出,虽然在获取流量方面互联网券商具备相对较大的优势,但是如果互联网券商不能吸引投资者参与到有较高附加值服务的业务中,那么互联网券商将沦为通道券商,开户数增长并不会带来更多的业绩贡献。

对此,不少上市券商结合经济转型和国家战略方向定位高附加值服务。记者了解到,中信证券2016年下半年深入推动由“中介服务型投行”向“产业服务型投行”转变,还继续建设和强化在“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业务能力,完善内部及跨境协同机制。国泰君安则在2016年设立了国际业务发展协调委员会,搭建起香港金控平台基础功能架构,推进覆盖跨境高端客户、协同实现跨境业务。

而从券商A股上市的角度,业内人士指出,券商上市后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会有业务扩张的动力,但不能仅停留在网点和规模的扩张上,应该上升到专业人才储备和培养上。另外,应该在业务创新和“走出国门”方面有实质性的行动,以拓展生存空间,拓展业务种类,提供更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务。

未来监管思路将更明确

2016年以来,“强监管”的各项举措力促券商行业正本清源和回归金融服务本质,而随着监管政策措施的不断出台与实施,券商的业务专业能力、审慎度、勤勉度也被提到更高要求。业内人士认为,只有先把制度建设好,投资者的信心才会得到恢复,市场期望的“健康市”也会水到渠成,券商行业才能迎来稳定的创新发展前景。

事实上,市场各方依然看好未来券商业务的创新,而监管思路也有望更加明确。证监会主席刘士余12月3日在谈及资产管理行业时也指出,将努力优化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推动形成鼓励创新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据悉,截至今年10月底,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6万亿元。

银河证券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中国证监会已开始尝试逐步放开对证券公司运用客户托管证券和客户保证金的限制。随着中国证监会持续推动创新,公司巨大的客户数量和客户托管资产将为公司业绩增长带来巨大潜力,为公司发展融资融券、大额交易、机构销售和现金管理等业务提供巨大动力。

当前,对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方向的坚持,也深远影响资本市场发展,同时有助于券商深掘业务潜力。“目前券商还是在一个封闭的市场里运作,随着我国资本输出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内地企业不断走出去并购,券商也应走出国门,去为跨境企业提供财务顾问和并购服务,提供全程配套的金融服务。”董登新认为,资本市场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大型券商必须走出国门,在打造核心竞争力时应提高产品、业务、组织形式的创新,并加强相关人才储备。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