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公募基金打响年终“收官之战” 明年从防守转向进攻

步入12月,公募基金打响年终“收官之战”。毫无疑问,对于基金经理而言,剩下20个交易日相当关键,一方面要冲刺“年终排名”,更为重要的则是为来年的投资进行布局。

公募基金打响收官之战
公募基金打响收官之战

在A股“暖意”初现的当下,多位新财富上榜的策略分析师就迫不及待地喊出“牛市来了”,而作为买方机构,基金经理们则需要用“真金白银”进行“押注”,他们虽然没有那么乐观,但都认为明年的赚钱机会多于今年。部分绩优基金经理已经从“防御”转向“进攻”。

2017年是坚守价值还是偏向成长,无疑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投资命题,在部分基金经理看来,今年成长股明显弱于价值股,但在价值股的估值“洼地”被填平之后,两类股票似乎回到同一起跑线。更多的基金经理还是愿意把资金“押”到中国的未来上,寻找那些有业绩支撑同时更具成长潜力的投资标的。

此外,在资产荒的背景下,作为估值洼地的香港市场正在迎来增量资金,多位基金经理预期,这一趋势有望延续。甚至有基金经理直言,港股是其投资团队非常看重的领域,其“性价比”可能比A股还要好。未来内地资金可以投资更多优质的标的,并逐步影响香港市场的定价权。

牛市来了信不信?

从大中型券商策略团队对2017年的市场预判来看,绝大多数年度策略都是看多来年A股表现的。其中,有部分研报预测了上证指数运行区间,下限一般在2800点至2900点左右,上限在3500点左右,更为乐观的则认为在3800点左右。

刚刚获得新财富策略研究第一名的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更是乐观直言,2017年A股将从震荡市演变为牛市。他认为,在全球范围内,目前A股估值不算高,同时,在中国内地大类资产比较中,股票的性价比具备吸引力,尤其是地产调控会让银行理财资金和险资等更多配置股市。

那么,对于券商大胆预判“牛市来了”,手握重金的基金经理们到底“信不信”呢?沪上一位基金经理调侃,历来券商的一致预期都需要高度警惕,有时候甚至是一个“反向指标”,所以投资上还是需要注意把握节奏,这头“牛”也许并不那么温和。他坦言,自己做投资并不会去预判市场,更多的是需要敬畏市场,但从大逻辑来看,明年的市场应该比今年机会多,会更加侧重于进攻。

业绩表现持续优异的诺德成长优势的基金经理郝旭东对记者坦言:“明年是否会出现牛市还需要观察,但赚钱的机会应该大于今年。”

他表示,自己做投资虽然不会忽略市场趋势,但更主要还是以基本面研究为主。对于明年的市场预判,在其看来,市场的中枢还是由企业盈利决定,如果企业盈利能够跟上,那么明年有望出现“慢牛”格局。

深圳一位业绩表现同样优异的基金经理则认为,明年市场可能依旧会是一个震荡市,市场底部会有所抬升。其相对谨慎的原因在于,如果通胀从预期变成现实,那么经济步入“滞胀”的可能性就变大了。此外,明年流动性也有可能出现边际收紧。

“且不论明年市场会不会有牛市,至少向下的空间极小。”在业内一位资深的基金经理看来,目前大量的场外资金在等待入场,一旦市场有所调整就会有抄底资金,这也意味着市场并不会出现深跌。此外,保险以及部分银行的资金成本较高,新的一年存在很大的配置压力,这也意味着未来股市的增量资金较为可观。

上述基金经理坦言,目前投资组合依旧倾向于“防御”,原因是今年底到明年初叠加了两轮解禁,市场在短期内有可能会面临调整风险。但明年则会选择“进攻”,一方面会提升股票仓位,另一方面也会增加更有弹性的股票的配置。

成长与价值选哪边?

对于后市的投资布局,基金经理到底是“押注”价值还是成长,无疑将成为决定基金投资业绩的关键因素。今年以来,成长股不断“挤泡沫”,价值股走势明显强于成长股。

从记者采访的多位基金经理来看,就长期而言,他们投资的“天平”依旧偏向于成长股一端。深圳一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认为:“改革、转型才是最激动人心的,创新仍是未来的主旋律,创新型企业估值天花板可以打得较高。明年改革的预期仍然存在。2015年上半年投资者为什么这么激情澎湃,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对于改革的憧憬和预期。一旦对于改革和创新重燃信心,成长板块仍会得到市场关注。”

一位从业20余年的基金投资总监坦言,他很清楚地知道,今年价值股有望胜出,但他依旧坚持了自己成长股的投资风格,在其看来,投资需要有定力,要深刻明白自己的能力圈所在。

上述投资总监坦言,此前配置了小部分价值股,但总体而言对于基金的净值贡献并不大,一方面是这部分仓位较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拿不住”,“有赚有赔”整体而言也就没有贡献多少收益。他认为,在市场风格与自身投资风格不符合时,确实需要“忍耐”一段时间,但今年只要净值差距不要拉得太大,长期而言基金的业绩依旧会胜出。事实上,上述基金经理短期业绩并不突出,但中长期业绩表现十分优异。

从股票的“性价比”而言,诺德成长优势的基金经理郝旭东认为,明年的市场风格有望出现一定程度的切换。在其看来,今年是一些消费、价值股领涨,而成长股“沉寂”了近一年时间,明年成长股有望领涨。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