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国资划拨社保基金加速 多地试点国企股权划转社保
地方国资划拨社保基金在加速。近日,沈阳产权交易所发布公告称,辽宁集中出让省交投集团等7家企业20%的股权,全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拟出让的20%股权此前已划归辽宁省社保基金理事会,出让资金将用于弥补辽宁省社会养老金的不足。
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亦明确提出:有序转让部分地方国有企业股权,所得收入用于支付必需的改革成本、弥补社保基金缺口。
显然,辽宁走在了东北地区其他省份的前面。而在此之前,广东和山东已率先实施了省属企业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方案。
“近年来,财政每年拨入全国社保基金的资金约在500亿-800亿之间,额度不会再有大幅的增长。同时,国有股向全国社保基金的划拨也仅限于上市公司的新增部分,划拨的额度有限。那么,在中央财政不可能更多拨付的情况下,就要找一个新的替代方式,就是鼓励地方政府用非上市国企来做资产的划转,从而更加有针对地充实地方社保。”11月24日,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董登新看来,养老金在进行全国统筹的时候,一定会有地方性的历史欠账,作为全国性的调节资金,全国社保基金将要充当这一角色。
多地试点划拨
早在2015年3月,山东省便率先成立了山东社保基金理事会,解决山东的省内社保基金缺口问题。同期,出台了《省属企业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方案》,并将山东省属471户国有企业30%的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省社会保障基金。
目前,山东省已分两次把省管企业30%的国有资本,划转山东省社保基金理事会持有,划转国有资本共计180.65亿元。
“充实和积累全国社保基金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养老金全国统筹时进行全国调剂,它的储备能力当然重要,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地方的支付能力太弱,如何提升地方的支付能力,减少地方的收支缺口也很关键。”董登新说。
上海财政局今年1月公布的《关于上海市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2016年上海市将进一步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益收缴范围,并将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不低于当年预算收入19%的部分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用于充实社会保险基金。
今年以来,辽宁省国资委陆续完成了本钢集团、华晨集团、能源集团等10户省属企业向辽宁省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划转20%国有股权,置换国有资产426亿元,划转到社保基金。
记者对比已试点地区的情况发现,各地的养老金结余水平大相径庭。截至2015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过千亿的省份只有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北京、四川7省市,已进行试点的山东和上海均在其中。
“山东和上海属于养老金结余相对较多的地区,当地经济的发展也相对较好,这些地区试点地方国资划拨地方社保基金属于良性循环。”11月24日,中国保险学会理事、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胡继晔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
不过,包括辽宁在内的东北地区,却是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不抵支、资金缺口较为严重的地区。
胡继晔认为,东北地区无论是养老金的结余情况还是地方经济的发展都相对滞后,地方国资的划拨对当地的养老金能起多大作用尚不得而知,但社保基金属于长期储备,各地积极探索终究是好的。
由增量转向存量
本报记者发现,与目前全国社保基金采用的增量划转不同,已试点的地区采用的都是存量国有资本的划转,这意味着将有望推进存量国有资本划转充实全国社保基金。
“国资划转社保的提出,主要目的在于填平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制时产生的历史欠账,此前是想通过国资的减持进而补充全国社保基金,但中间停停走走了十几年。”董登新说。
2001年6月,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国有股IPO和增发时,必须按融资额的10%出售股权,上缴全国社保基金。但是,此方案还未实施便被叫停。
2009年6月,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和社保基金联合发文规定,凡在境内IPO的含国有股股份的有限公司,均须将首次发行10%的国有股转由社保基金会持有。
“之前的国资减持变成了国资划转,这种转持方式只是针对国资的增量部分。但是,就目前来看,上市国企增量发行的部分本身就很少,一般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0%-15%,再从中取一个10%的比例,额度就更少了。”董登新称。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快速增加,而社会保障收入增长明显放缓,社保账户入不敷出地区数量越来越多。
董登新认为,国资划转社保的进程和效果并不理想,国资由增量划拨转向存量划拨的呼声越来越大。截至2015年末,国有股拨入全国社保基金的资金和股份累计2563.17亿元,这个数字,约合中央和地方持有的全部国企股份净资产的1%不到。
董登新建议,中央持股超过51%的企业,可以将部分股份划转给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胡继晔则提出,划拨存量国有股20%将补充社保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