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新股涨停板数明显减少 打新收益率下滑

11月22日次新股板块上涨2.58%,成为当日表现最好的板块,其中有50只次新股上涨,仅有12只下跌,上海银行(601229.SH)则是其中一只,下跌0.21%。

新股涨停板数明显减少
新股涨停板数明显减少

这只城商行新股因估值过高被机构投资者迅速抛弃,在11月16日上市以后的第三天开板,其表现令众多中签者大失所望。

事实上,新股上市后的财富效益正在发生变化。随着IPO发行速度加快,新股供给量逐步增加,使得打新机会看似增加,但打新收益或将逐步收窄。

涨停板数明显减少

11月16日上海银行上市,发行价格为17.77元/股,募集资金总额106.7亿元,成为今年以来IPO募资规模最大的银行股。

然而,在涨停两天后,股票在第三天开板,并在第四天(21日)大幅下跌5.79%,第五天继续下滑0.21%,22日报收28.43元。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若网上中签并持股至今,一签新股5天仅赚1.07万。

根据wind对1-10月以来新股表现的统计分析,上市后平均有15个涨停板。在城商行板块,上海银行上市五天内表现较弱;江苏银行、杭州银行是在第4天开板,贵州银行在第6天开板。

而在分析师此前的预测当中,比如安信证券分析师赵湘怀在11月初的研报中指出,考虑到新股溢价40%价值,股价短期会在30.97-32.74元区间内。平安证券分析师励雅敏则对新股溢价时对应股价看得更高,认为在40.52-46.53元之间。

从五天表现来看,上海银行并非如大家预期那样,最高点仅摸到30.97元。龙虎榜数据显示,在第三天(18日),机构已集体撤退。其保荐机构国泰君安证券卖出3222万股,排在第一位;两个机构专用席位分别卖出3018万股、2694万股。

深圳一家私募合伙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上海银行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发行市盈率过高,在12倍左右,估值已经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一倍,而浦发银行才6倍。从这方面来看,机构投资者比散户要理性很多,他们懂得见好就收。”

打新收益率下滑

事实上,自11月以来,新股发行速度加快。多名业内人士认为,IPO提速有助于解决“次新股连连涨停”、“散户执着打新”的怪象。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7-10月上市新股表现的统计,发现近期新股上市后的涨停板数正明显减少,比如7月新股表现平均连续涨停17次、8月13.87次、9月11.23次、10月13.55次。从收益率来看,连续涨停期间的涨幅也在收窄,7月平均涨幅为750%、8月599%、9月455%、10月577%。

“随着IPO发行提速,新股的中签率会有所提高,这导致打新的收益率反而会下降。因为新股的供给量增多了,那么连续涨停的现象就会有所减少,上市后新股的优势性就会下降。”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分析指出。

广发证券分析师马普凡在研报中指出,新股数量增加后,涨幅确有所回落。“从2016年发行的新股上市后的涨幅来看,由于发行市盈率的限制,多只新股所在行业的平均市盈率大大超过其发行市盈率,使得新股上市后出现连续涨停。

其中,第7批至10批新股的上市后平均连续涨停天数均在15天以上,近期由于新股发行规模扩大,上市后涨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

“动辄十多个涨停是畸形的,也是博傻行为。监管层应该放开新股发行,让投资者炒作,最终新股收益会因供给增加而降低,投资者会接受来自市场的风险教育。”上述深圳私募合伙人表示。

据统计,进入11月以后,三周内监管层一共发了3次IPO批文,4日证监会下发9家企业首发批文,筹资总额不超过45亿元。

11日有15家,筹资总额不超过112亿元。18日共有14家企业获得首发申请,筹资总额不超过64亿元。而这样的发行节奏,在9-10月时基本保持为两周一次。

从每批下发的数量来看,今年上半年证监会每月核发IPO批文的家数分别为7家、9家、15家、14家、9家、16家。而下半年下发批文的家数明显增加,7-10月份分别为27家、26家、26家及28家,11月截至目前已经下发38家,成为今年以来单月之最。

上述深圳私募合伙人较为认可IPO发行提速以及常态化,“监管层对‘去杠杆’特别重视,而发新股就是‘去杠杆’的重要途径之一。过去监管层控量控节奏发行,一些质地不错的拟上市企业,因为急需融资,只能靠贷款或其他方式募集资金,造成企业杠杆增加。

现在让更多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多了股权融资渠道后,这对于企业或是产业而言,把杠杆降低是有帮助的。”

深圳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IPO一直被赋予“稳定市场”的角色,在过去一年内,由于二级市场波动太大,市场对IPO存在太多误解。

“投资者认为IPO是抽血,但现在一方面IPO募资规模整体较小,每批新股募资总额基本不超过100亿,对存量市场的影响非常有限;一方面打新的方式已经改变,不需要冻结资金。”在他看来,IPO急需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