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正文

探索互联网的意义 关于互联网乌托邦的探讨

假如让“互联网人”自成一城开宗立派,既降低生活成本,又可以将所有互联网带来的便捷全部带走呢?这个“Internetopia”假设,只是互联网时代新的空想社会主义罢,但白岩松们希望问到底的互联网的意义,恰恰正是这个不能成的互联网乌托邦而已。前天的白岩松在今天火了。

前天在电商峰会上,除了雷军自曝小米模式外,还有今天被热炒的“白岩松三问”:如果互联网只是使富人变得更富,而穷人只是在淘宝上买一些便宜的东西,请问互联网有什么意义?如果互联网只是使大城市变得更便捷,人人向往,房价变得更高。

而小城市只是在互联网上打打电子游戏,请问互联网有什么意义?如果互联网只是使城市生活变得更美好,却让我们的农村依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还要靠天吃饭,请问互联网有什么意义?这引来了互联网圈的争议。

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些差评并没有考虑到围绕“电商”而言的峰会背景——电商的生死存亡,都需要最终落地于“购买力”三字。至于农村与城市的二元对立,村级的淘宝与京东尚未铺张完毕,现在就希望他们开搞O2O?

白岩松看到了这里的落后的景象,于是给出天问:互联网有什么意义?互联网三问,但与互联网无关。和菜头刚刚发文回应“白岩松三问”,称:“当我们的后人研究互联网发展史的时候,如果他们想要知道在互联网发展早期关于互联网的奇谈怪论。

互联网的意义
互联网的意义

想要了解人类对于新生事物根深蒂固的恐惧和排斥,那么白岩松三问完全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这三个问题本身并不值得一驳,因为只要反问一句“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里,这些问题又如何呢”,所有三个问题就不攻自破了。”几乎堵住了我们说下去的路。但依然有些事情是值得说的。

穷人的淘宝和游戏,归根结底依然是出自“发达地区”的工业产品,购买与使用,都是一种利益输送。另一个角度来看,当我们的“大城市”在利用互联网的便利,追求最新的iPhone、最安全的进口食品与票房最火的大片,这与所谓“穷人的淘宝”,本质完全相同。

拈来一例,咪蒙被指责最多无非“精致的利己主义”,白岩松三问时,目光也没离开自己头上的“一亩三分地”——一亩三分数字空间中的存在感,而不是可以长出口粮的黄土地。但不要忘了,快手里的存在感,你们也是不懂的。

数字空间对所有人来说都意味着效率,不论大小城市县城农村。在这个层面上,互联网带来的高效交易也会使交易更快速地滚动——但经济规律还是原来那个,富人更富,与互联网无关。穷人更穷,白岩松们往往诟病互联网导致商业链条中间环节减少,工作岗位减少,而在可见的未来,人工智能也会带来如今互联网相同的影响——但它不值得被质疑。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工具史,每一次工具进化后造成的剩余人口,成为了科技与社会进步的驱动力。所谓互联网的不公平,其实依然是社会资源的不公平,这与互联网无关。互联网让大城市更美好,这不一定是真命题。而小城市只能在互联网上打打游戏,一定不是真命题。

互联网正在帮小地方走得更快,如果现在我们在四到六线乡镇拿着与一线同样高的收入,生活水平可以高出不止一点半点。这都是电商与互联网的贡献,但我们并不会有这样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规定互联网必须落地在大城市,只是互联网依然贯彻着原有的经济规律。

教育与人才聚集的“大城市”成为了互联网经济的“生产资料”,互联网围绕的二三产业资源也集中在这里,而互联网所创造的价值,自然大半又回归了城市——以高昂的房租、物价等形式,这也成了“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冲突。因此,互联网的意义不是“白岩松三问”问得出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