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三大金融资产配置价值凸显 四季度谁是资金最爱

10月以来各地楼市调控加码,“买房热”降温。作为大类资产,当房地产,特别是优质地产的配置受限后,资金必然会寻找新的突破口,股票、债券、期货三大金融资产的配置价值凸显。但在楼市资金回流存疑、人民币双向波动的大环境下。

三大金融资产配置价值
三大金融资产配置价值

三大金融资产将呈现新的配置格局。预期回报率下降,“资产荒”延续使得债券将成为资金“超配”标的。在低波动制约下,股票将维持在“标配”状态,而部分商品期货活跃可能引发资金去期市“玩一把”就走。

债券:资金的“超配区”

国庆假期,以北京为首的二十余个一二线城市先后出台了调控政策,“杀手锏”一出,楼市交易量快速萎缩,投机性资金备受打击。不过,资本天生具有逐利性,当下流动性充裕、“资产荒”依然严重,当房地产这个“出口”受限制后,资金必然会寻找其他突破口。“钱会流向哪儿”这是整个市场关注的核心问题。

从历史经验来看,当实体资产配置受限后,金融类资产配置价值会提升,二者有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在股票、债券、期货三大金融资产中,债券仍会是大类资产的“超配区”。

一位银行人士向记者表示:“二季度以来,债券市场的规模快速扩张,债券一发出来就会被抢光,城投债、公司债,甚至垃圾债买的人都很多,这也是债券收益率上不去的一个重要原因,买的人太多了。”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去买债券?因为安全、稳定,这两大要素成为债券被超配的主要逻辑,也是债券最大的吸引力。一方面,证监会出台一系列措施,对并购、重组、定增、借壳中的高溢价、虚估值、没有真实盈利支撑的资本运作从严监管,高风险资产的“风”开始停息,资金对于风险资产越来越不感冒。即便是风险资产的投资者也开始寻找能创造持续、稳定盈利回报的优质资产,债券资产的相对吸引力提升。

另一方面,资产收益率下滑倒逼负债端利率和投资者的预期回报率下降,无论居民还是银行委托资金都下调了预期回报。事实上,货币基金收益率一直在降,但规模仍在进一步增长,包括机构理财也一样,反映出全社会已开始明显下调投资回报预期。

从大的环境来看,由于近几年银行理财资金负债端急速扩张,从2012年到2015年短短3年间,银行理财资金余额从7.95万亿发展到了23.5万亿元。但可投资的安全、高收益、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非常有限,债券的“超配”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股票:低波动下的标配

回望9月份,低风险偏好、低成交、低波动的“三低”行情依然历历在目。步入10月,迎来量价齐升的“开门红”后,沪深股市再度转入震荡盘整中,量能萎缩、振幅收窄,市场仿佛一日间回到9月中旬。上证指数30天波动率降至0.8%以下,“低波动”仍然是A股市场绕不开的“怪圈”。

不难发现,不仅指数的波动率降低,个股的活跃度也不足,这使得股票投资缺乏抓手。短线投资者很难再通过高频交易获得超额收益,主动交易的代表“涨停板敢死队”已消失在大众视野中。而对于中长线投资者,当前的低波动也不是大举加仓的“最优时点”。一位私募大佬曾向记者透露:“在这种低波动市场中,买的话也只会一点一点的买。”

人民币的双向波动也让投资者极为关注。国庆后首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突破6.70关口,创“8·11”汇改以来新低,人民币波动区间已迈入新阶段。通常情况下,人民币贬值对于大类资产都会造成影响,但各类资产比较而言,一季度人民币会场出现波动时,最受伤的还是A股。

此外,四季度,全球市场上潜在“黑天鹅”事件较多:11月8日美国大选;12月4日意大利宪改公投,若反对党上台则可能启动脱欧公投;11月、12月美联储两次议息会议,目前12月份加息概率超过60%。海外风险因素较多。

“高风险,高收益”是股票市场的最大特征,但从当下来看,潜在的风险因素较多,而“高收益”又被低波动所抑制,股票市场很难吸引增量资金入驻。这一点从10月份的资金流向上也可见一斑。沪深股市10月10日迎来节后开门红,当日出现94.59亿元资金净流入。随后整个市场再次陷入到净流出的状态中,10月11日净流出56.08亿元,12日、13日净流出规模均在百亿元。

同时,市场尚未出现领涨龙头,行业板块呈现轮动特征,资金找不到“抓手”,市场中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吸金”大户。由此来看,即便资金从楼市中流出,回流股市的难度也较大,资金对于股票的配置只能维持在标配状态。

期货:“玩一把”就走

相较于债券的超配,股票的标配,大类资金在配置期货时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状态。毫无疑问,它是三者中风险最大的,但通过“加杠杆”也是收益最高的,这使得其很难获得债券那样明显的“超配”,毕竟资金体量越大越会遵循稳健的交易策略。但这类资产可能不如A股的标配,毕竟活跃度总是时高时低,很难维持常态化。在四季度,期货可能出现大类资金“玩一把”就走的现象。

近期,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并没有受到海外避险情绪的拖累,继续冲高,部分品种价格再创新高,且交投保持活跃。这一方面和人民币汇率波动有关,人民币贬值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升以人民币计价的商品价格,反映出很多国际性商品“内强外弱”的特征;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商品尤其是不断创新高的商品,其上涨的驱动力依旧在于供给端的改善。

以原油、铁矿石为例,当前海外供应正处在最低水平。从国内来看,供给侧改革政策落地并深入推进,煤炭、钢铁等行业在经历了去产能周期后,原材料库存进入“真空期”。在国内外供应端同时收缩共振之下,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一路上行。

9月中旬以来,作为大宗商品价格重要风向标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再度掀起一轮升势。最近一个月,BDI指数涨幅一度超过30%,最高突破940点。

BDI指数代表着全球航运景气度,也是大宗商品市场的“晴雨表”,这意味着部分期货品种有望出现一波行情,届时可能会出现资金回流期市“玩一把”,但这难以形成一个持续配置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