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私募境外基金加速发行 今年发行境外产品已达13只(2)

辛宇称,神州牧基金“出海”的第一步是脚踏实地,做好准备工作,了解境外交易规则、监管规则,主要团队还是以境内为主,不过首先立足于留学归国人才。第二步,随着各方面提高,会加大募集规模。第三步,才是真正的国际化。

“这种现象很容易理解。金融资本具有全球化的视野,私募去境外试水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这也是投资行业发展的2.0版本。”前海旗隆基金董事长代雪峰表示。

第三波“出海”潮涌

近两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此前的大牛市,一些私募如前海旗隆基金、神州牧基金等纷纷“出海”,可谓私募“出海”的第三波高潮。

此前第一波是在2008年前,参与者大多是曾在港股市场闯荡的私募,比如赵丹阳的赤子之心、康晓阳的天马资管和蒋锦志的景林资产等。2004年,景林资产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先后发行了景林金色中国基金和景林金色中国加强基金;2006年3月,晓扬投资设立晓扬机遇基金;2006年9月,柏坊资产设立中国龙动力基金。

第二波主要是2008年后,由于A股估值过高,出现私募“出海”高峰。睿信投资、淡水泉投资、明达投资先后发行投资港股基金。这批代表包括淡水泉的赵军、明达资管刘明达和景泰利丰的张英彪。

火山财富了解到,自赵丹阳2003年在香港成立了第一只对冲基金——中国成长后,不少私募基金经理开始效仿。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目前有业绩记录的境外私募产品共有80只,较知名的有赵丹阳赤子之心价值投资,晓扬投资戴祖祥的晓扬成长、晓扬机遇,淡水泉赵军的淡水泉中国机会,上海保银投资王强的PinpointMulti-StrategyFund等。

双重需求助推私募境外扩张

为何阳光私募基金经理“出海”热情如此高涨?

一些私募大佬想拓展事业版图;一些人觉得境外的对冲工具更多;还有一些私募经理认为,“出海”能找到更好的投资标的,如在境外上市的腾讯、阿里巴巴、盛大等。多位私募对火山财富也表示,阳光私募选择“出海”的因素其实较复杂。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