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QDII十年轮回:资产荒下再度火爆 产品人才双进化

上周,QDII基金以1.31%的一周收益率在众多产品中拔得头筹。二季度104只QDII基金中有90只取得正收益,占比87%。拔尖的业绩背后是投资者的疯狂追捧。外汇局公示的QDII额度申请表显示,最后一笔获批的额度是在2015年3月26日,也就是说近一年半没有新批额度。同时,QDII额度租借费从1%最高涨至3%,但公募仍谨慎“惜租”,市场上连5000万元的额度都难寻。

QDII资产荒下再度火爆
QDII资产荒下再度火爆

这种火爆的场景似曾相识。2006年11月第一只QDII产品试点,至今恰逢10周年。第一批QDII产品均超募“日光”,然而不到一年亏损七成。站在10周年的时点回望,公募基金正深究是什么促使投资者放下包袱继续热捧QDII,这对QDII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二度火爆本质不同

去年开始QDII异军突起,短期业绩亮眼。从二季报数据来看,不包含当季成立的新基金,近九成取得正收益;上周QDII基金更以1.31%的周收益位居各类产品榜首。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十年前,多数投资者抱有“逢新必炒”的心态买入QDII,彼时的公募基金也在这股助力下急于出海。

2006年11月2日,作为正规法律出台前的试点品种,国内第一只符合QDII标准的基金产品,华安国际配置基金问世。次年,南方、华夏、嘉实、上投依次推出QDII产品,均一日售罄。然而,当时公募的管理能力令人大跌眼镜,美股道指从2007年10月到2009年4月大幅回撤50%的同时,上述基金亏损远超大盘,跌逾七成。

第一轮“冰与火”的体验令投资者远离QDII,相关产品至少沉寂了五六年。“去年,对于投资者的热情连我们自己都反应不过来。过去,最惧怕对外宣布要发行的产品是QDII,然而从2015年开始,众多投资者主动寻求QDII产品的信息。”沪上一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对上证报记者坦言。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8月15日,共有155只公募QDII基金平均规模5.78亿元,其中有近一半产品暂停申购或暂停大额申购。QDII“脱销”的同时促使租借额度的通道费成倍上涨,但现在即使费用从1%提高到3%,也很难借到额度。

“QDII额度控制是暂时的,未来会放开,前提是人民币实现双向波动。这轮火爆的背后与其说抢额度,不如说是投资者应对"配置无门"的一种提前安排。”证大集团总裁助理兼私募投资总监谈佳隆对上证报记者分析道。“配置无门”多少反映了投资者的无奈。专业人士指出,无论前阵子的股债双杀,还是人民币汇率的宽幅波动,都折射出中国经济正步入转型换挡期,国内高净值人群全球资产配置的需求更是迫在眉睫。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