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山西推动煤炭绿色转型 供给侧改革谋求困境突围

为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日山西连发30项实施细则,坚决化解过剩产能,创新优化有效供给,助推煤炭绿色转型。统计显示,今年5月份,山西规上企业原煤产量同比下降23.6%,但环比增加506万吨。

煤炭供给侧改革突围
煤炭供给侧改革突围

有分析人士据此认为,随着煤价回升,煤炭减量化生产的执行力度有待考验。从数据上看,并不存在煤炭去产能力度放松的迹象。相反,随着山西工业降幅整体收窄,煤炭对经济的下拉作用不断加深。5月份,山西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5%,其中煤炭工业下降9.3%,降幅较4月份扩大1.2个百分点。

坚决去产能、减产量

然而,部分企业煤炭产量、产值和价格开始“扭曲”,即用产值除以产量得到的价格,偏离市场实际价格。这表明,少数企业少报、虚报煤炭产量。

记者在多地煤矿采访发现,实施276个工作日减量化生产,既利于平衡市场供需,也受到一线矿工的欢迎,但产量下降后,吨煤成本增加。当前背景下,煤企最担心出现“我限你不限,谁老实谁吃亏”的局面。

对此,6月下旬,山西出台了《关于加强煤炭生产经营建设投资等统计工作的实施细则》,要求整合煤企统计工作,严格统计核实和执法检查,及时准确反映煤炭运行变化情况。

这一细则,只是山西为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的30项细则中的一个。面对困境,山西变市场的“时间窗口”为政策的“改革窗口”,顺势而为,精准发力。一批资源枯竭、煤质较差的矿井暂停开采,逐步退出。

4月初到6月底,山西已有16座煤矿关闭矿井、取消公告,涉及产能1230万吨/年。

在“寒冬”中寻觅新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原煤产量出现三轮减产。第一次从1997年到1999年连续3年,与1996年相比累计减产近亿吨;第二次发生在2009年,较上年减少4000多万吨;去年开启了第三轮减产。

伴随产量波动,市场“寒冬”和“黄金期”交替出现。然而不变的是,长期以来煤炭行业粗放扩张的发展模式。

冬泳、企鹅、鹰,在2012年开始的这轮“寒冬”,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卜昌森先后讲过三个故事。从最初呼吁煤企向冬泳者学习,变“熬冬”为“冬泳”;到学习企鹅沉潜蓄能,苦练内功;再到老鹰重生:一些鹰在40岁寿命临近终结时,经历150天的漫长蜕变,长出新的喙、指甲和羽毛,获得再活30年的生命。

“正如重生之前的老鹰一样,煤炭行业面临生死抉择,只有改变才能获得重生。”卜昌森说。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