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恢复IPO融资功能 上市公司停复牌不再任性(4)
救市反思与国外经验借鉴
股市大调整期间,临时性对市场的干预措施大多已经逐步退出,但回顾过去的做法仍有一些改进空间。
其中,监管层发表对股市的具体看法这一点就受到批评。包括在救市期间,还明确要求券商在4500点以下不能减持,明确目标价位的做法值得商榷。另外在救市初期,让券商强制平仓的做法也受到诟病。
曾任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五年多的梁定邦表示,当时杠杆很高,仓促出手减杠杆,相当于加剧股市下跌。应该首先在期货市场加保证金以减低风险,停止沽空,证券公司及银行暂时不能强行平仓,这样就可以给证监会留出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研究市场到底发生什么。
前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总结,国内外历次股灾的救市措施包括:一、政府发布声明,建立常态透明的沟通机制,稳定预期。比如美国1987年股灾,总统和财长发布稳定市场预期的声明,理性引导。二、投放流动性,降息降准,减缓或暂停IPO。这属于逆周期调节工具。三、降低交易税费。比如当前单边0.1%的印花税降至0.05%。四、政府及受政府影响的资金直接入市,包括但不限于汇金增持金融股、汇金申购ETF、保险资金入市等。五、打击做空投机,禁止裸卖空。六、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稳定投资者对公司发展的信心。七、出手要快、要重。八、改革继续推进,增强社会各界对政府发展资本市场的信心,不要因噎废食,不能因遇到困难出现改革倒退,只有在水里才能学会游泳,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巴曙松等人提出建议:建议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交易制度和交易规则,股市涨跌停板和“T+1”交易等制度组合对流动性的杀伤力巨大;建议修订完善指数熔断机制,并配合资本市场基础交易制度改革逐步推进实施。虽然熔断机制实行效果不佳,但长期仍是稳定市场的选择,建议配合上证50指数标的股票试点“T+0”制度以及取消涨跌停板制度。此外,还建议在政策推进方面,加快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建立统一功能监管体系;加强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预警监测等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股指期货评估研究,积极健全股指期货产品体系;加快建立金融行业系统性风险应急处置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