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私募行业迎来三元考核时代 小私募遭遇“骨感现实”

年前基金业协会公布了一系列私募登记备案新规,让阳光私募行业迎来近年来最严监管时刻。一方面,随着规则的出台,私募“壳价值”从火热开始降温,拿牌照不发产品或进行自我增信等乱象将得到有效遏制;另一方面,不少私募尽管“理想丰满”,但不得不面临“现实骨感”,实际执行中遇到部分冲突和困难,呼吁提高规则的可执行性。业内人士认为,私募行业已经迎来“业绩、规模、合规”的三元考核时代。

“壳价值”下降

《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的五大变化在于:不再发放纸质和电子牌照;拿牌不发产品的要被取消资格;不及时报送季度、年度等信息要被列入异常机构;私募要出具法律意见书;私募至少2名高管要有基金从业资格。“仅第二项,就有不少私募会因为不达标而被摘牌。”北京某小型私募负责人说。

私募迎来三元考核时代
私募迎来三元考核时代

据格上理财统计,截至2016年2月17日,基金业协会已登记备案私募管理人26071家,其中17781家未备案私募基金产品,占比高达68.20%。其中,私募证券管理人已登记备案11380家,未备案产品的有7408家,占比65.10%。此外,协会提到的备案私募基金产品包括自主发行和顾问管理,其中顾问管理产品的发行平台包括信托、基金专户、基金子公司、券商、期货等。

“其实在之前北京收紧带‘投资’、‘基金管理’等字样公司的注册后,民间私募壳的买卖就开始火热了,去年12月的均价大概在5-10万元,更有甚者达到20万元。不过,现在协会对私募基金管理人做出发行产品的要求后,私募壳也没以前值钱了,对于不是诚心想做基金投资管理的人说,拿了牌照不发产品照样没用。”上述北京私募人士认为。

“壳值钱是因为市场环境好,市场有需求,而注册又有困难,大家就会去抢。相对的,现在市场环境不好,收益难做,注册又被收紧,且一定时间内不发产品,壳的质量就下降甚至无用,需求自然锐减。”上海一位业内人士说。

不过,某风投领域人士说,壳价值降温主要还是在证券类私募上,风投类的壳还是“很好卖”。“在风投领域,一个新项目开始就需要一个新的公司,尤其是股权众筹式的基金,股东很分散,但从投资角度而言,公司并不希望一下进来这么多分散的股东,所以会把他们作为一个集体放到公司里去,这种时候壳的需求就产生了。”他解释说。

格上理财研究中心研究员雷蕾称,此次《公告》的出台主要是为了打击诸如利用私募管理人牌照自我增信、非法经营其他业务等一系列违法行为,是为了维护整个私募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净化行业环境有所裨益,此次《公告》的出台可能会带动未来几个月证券类私募新产品的加速发行。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