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银行票据窝案频发 审批趋严贴现效率明显降低

农行、中信一周之内接连爆发票据风险,各家银行加大自查力度,给规模庞大的票据中介市场带来巨震。

银行票据窝案频发
银行票据窝案频发

1月29日,腾讯财经从上海一家票据中介获悉,票据贴现率在过去一周大涨了超过1%,且银行审批变得严格,贴现效率明显降低。

不过,据上述票据中介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上海的银行业并没有停顿票据业务,他们跟十几家银行还有业务往来,只是审查更加严格,比如以前由分支行就可以审批的业务,现在要报到总行,使得原本一天能出的票,延长至两到三天。“参与的人多了,效率自然就降下来。”

该负责人表示,从农行爆发39亿元票据漏洞(1月22日)以来,票据贴现率大涨了超过1%,已由原来的3%上涨到4%左右,该成本最终会转嫁到具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身上。

根据央行的统计数据,2015年末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5.85万亿元,同比下降14.8%,而机构测算的银行承兑汇票规模约在10万亿元。在这一庞大的市场中,专业化的票据中介起着促进票据流转、提高交易效率的作用。

上述票据中介负责人告诉腾讯财经,目前一家龙头票据中介一年的交易规模可达万亿元,规模超千亿的公司也有几十家。他解释称,正规的票据中介的利润很薄,一笔业务可赚利差在5—10BP,“全靠巨大的高速流转的业务量来赚钱。”

此外,市场上还存在一批倒卖票据,甚至通过注册空壳公司、伪造贸易合同等手段,进行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开立及贴现的中介,从银行套出资金,进行其他投资赚取利差。一旦出现风险,将造成银行资金窟窿。

1月22日,农行发布公告称,其北京分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涉及风险金额39.15亿元;1月28日,中信银行公告其兰州分行发生票据业务风险事件,涉及风险金额9.69亿元。据悉,两起事件均与票据中介非法套取资金,投入股市遭遇暴跌有关。

银监会近期下发“203号文”,提示了票据业务7大风险点,并提出包括规范票据经营,防止资金空转在内的四大监管要求。尤其是“严禁携带凭证、印章等到异地办理票据业务,不得出租、出借账户,严禁‘倒打款’行为”这一条,业内人士预计,如果银行严格实施这条要求,票据掮客的生意将会遭受重创。

平安证券根据银行买入返售票据规模与对手方卖出回购项之间的差额进行测算,目前银行存在风险的票据规模约在1万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