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正文

锤子手机代工厂倒闭 行业洗牌危局加速(2)

同时他也表示,曾和其他几家中天信客户试过出钱帮其渡过难关,让欠薪工友们拿到更多钱。

但这只是杯水车薪。

深圳中天信的停产,波及的同样还有那些供应商。在厂房的门前,同样有不少供应商的员工拉着横幅,讨要欠款。据了解,有近300家供应商。

产业链上,唇亡齿寒。

这并不是第一家手机代工厂出现倒闭危局的情况。事实上从去年到现在,已有多家手机代工厂死去。

两个月前,手机配件制造商——深圳市领信光电有限公司发出歇业清算公告。据领信光电贴出来的歇业清算通告显示,拖欠供应商款项逾1600万元,同时公司负责人还私人借款逾600万,拖欠员工工资也达250多万元。

同月,以生产手机和电话机塑胶外壳为主深圳福昌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倒闭”,该公司为中兴、华为的一级供应商,员工超过4000人。破产声明公告称,因公司涉及诉讼、银行收货,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

更早之前,2014年10月,台湾第二大触控面板生产商胜华科技在大陆的三家工厂——东莞万士达、东莞联胜和苏州联建相继宣布停产,该公司一直是小米手机的主要触控面板采购对象。

今年1月,以产销电子通讯产品、手机零配件等为主的东莞兆信通讯倒闭,董事长高民选择了自杀,并留下一封绝笔信:“已动用所有资源,但仍无法经营好工厂。”

根据业内人士分析,单一形态的手机供应链厂商已经到了危机边缘,原因在于:贴牌企业缺乏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资金受制于上游企业和手机厂商,而从事低端手机加工的代工厂是利润微薄的一环,在手机产业竞争加速的背景下面临洗牌风险。现在很多手机厂商都在实行精品战略,整合供应链,单纯的代工并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

手机制造业不再轻松,渐成生死存亡之局。

洗牌危局

要想活得下去,还要各看本事。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被淘汰的不仅是手机供应链厂商,一些曾名噪一时的品牌手机厂商也宣告败退。

近日大可乐手机破产清算。其创始人丁秀洪的微博状态自5月24日至9月倒闭消息出现,只有少数几条微博关注时事。而在这之前,他的微博状态更新频繁,且每一条都与大可乐手机有关。

大可乐手机曾经辉煌过。2014年12月在京东,大可乐手机3众筹创造了25分钟内众筹1650万的众筹纪录。

不过,在这次众筹高潮过去之后,大可乐手机似乎再无特别动作。今年大可乐尚未发布一款新品,甚至连手机谍照也未在社交网络流出。在各大厂商竞相出新品圈领地的八九月,大可乐显得格外沉默。

原来在悄无声息间,它已逐步迈向败退。在投资方停止再向其注资之后,等待它的只有破产一途。

大可乐手机创始人丁秀洪在他的朋友圈里写道,“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要往哪个方向倒。年轻的时候我也曾以为自己是风,可是最后遍体鳞伤,才知道我们原来都是草。”

除大可乐之外,橙品节操、百分百、博沃、THL等也都是已经陨落的手机品牌。此前被称为“吃货”系列的互联网手机品牌青橙、大米等或销量越来越小或已经销声匿迹。

出现压力的,还有一加手机。虽然一加手机官方否认了并入OPPO的传闻,表示不会成为OPPO的子品牌,但其相关负责人也承认,一加手机今年在国内发展确实不如去年,一加创始人兼CEO刘作虎也在考虑做调整,目前是调整了国内市场方面的人员。

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发布的《2014-2015中国国产手机市场研究年度报告》中显示,2014年1-5月中国手机市场上参与竞争的本土厂商数量均在80家以上,其中5月最高,达到89家,但自6月以来,随着手机市场竞争的加剧,参与竞争的本土厂商数量急剧减少至70家以下,并于12月降至最低,仅有59家。

该报告的另一组数据显示,在2014年国产手机品牌关注比例上,华为、联想、魅族等10个品牌占据了88%的关注比例。百度指数的数据也显示,在2015年11月11日的“今日手机产品排行榜”中,整个榜单被苹果、三星、华为、魅族、小米等8家厂商瓜分。

大手机厂商优势明显,更多依靠资本建立壁垒,靠规模向上游争取低价零配件,高像素相机、指纹识别、盲插充电、全金属机身、大续航电池快速充电等等配置和技术,可以靠规模谈成低价。

市场上留给小厂商的生存空间已经很小了。

多位手机行业观察人士认为,国内手机品牌会剩下十家左右,一种是全球化品牌,一种是细分特色品牌。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互联网公司和创业者过去几年蜂拥进入手机行业。即便有先行者倒在路上的情况发生,这也阻挡不了后来者的热情。

360的奇酷、格力手机等等,旧玩家的离场死去,新玩家的激情入场,有手机企业高管甚至直言,“中国最聪明的一帮人,在做最苦逼的一个行业”。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