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央行驰援千亿资金 央行维稳资金面意图明显

年末临近,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再施以“援手”。央行微博18日傍晚公布,当日对13家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下称MLF)共1000亿元,期限6个月,利率3.25%。

央行驰援千亿资金
央行驰援千亿资金

业内人士指出,年末大型商业银行拆出资金渐趋谨慎,继本周公开市场恢复净投放后,周五再度注入千亿MLF,央行维稳资金面意图明显,有利于缓解下周IPO申购和年末因素对资金面的双重冲击。

昨日MLF的操作期限、规模和利率水平均与上期持平。此前的11月27日,央行对11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1000亿元,期限6个月,利率3.25%。

不到1个月,央行再度通过MLF注入流动性,操作对象由11家扩大至13家,其理由是“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并结合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央行表示,将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据记者了解,周五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略有收紧迹象。据交易员透露,早盘隔夜资金供不应求,至10点半以后才开始缓解。但下午三点以后,资金变得充裕起来,不乏隔夜资金“减点”融出。

数据显示,18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上,各期限利率涨跌互现。其中涨幅最大的为14天和1月期限资金,分别上涨了11个和15个基点,显示机构对跨年末资金的需求仍在升温。

而从本周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来看,虽经历了新股申购高峰、缴税、申购资金解冻、美联储加息等多重冲击,但资金面所受影响仍较为有限,显示流动性整体较为充裕。

而同期的公开市场操作则不温不火,本周央行持续开展逆回购,若不计本周国库现金定存到期,本周恢复净投放,此时央行再通过MLF注入千亿中期流动性,显示年末维稳资金面的力度升级,有利于应对下周将到来的IPO申购和年末因素的双重冲击。

【货币政策】

2015年央行深化金改勇闯三关货币政策进入双锚时代

勇者央行2015年深化金改“闯三关”

专家指出,在利率走廊和人民币汇率指数形成之后,货币政策就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双锚时代”,今后货币宏观调控将以此为基准选择政策工具

编者按:2015年即将结束,回顾一年来关键领域改革的成果和挑战,找出改革与市场需求的差距,并鞭策各个主体顺应大势、主动作为,是当前尤为紧要的任务。只有客观、科学地认知经济现状和改革进程,我们才能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并以此为基础,加快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今日起,本报连续推出“2015年改革与挑战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央行有勇气来推行,特别是行长周小川,推行这个改革一步步往前走。”在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一篮子货币后,IMF副总裁朱民接受媒体联合采访时对央行及央行行长周小川给予了高度评价。确实,2015年央行以巨大改革魄力,推出一项项改革措施且环环相扣。《证券日报》记者经过“合并同类项”,将这些改革举措归纳为三个部分,即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与盘活存量资产。

利率市场化改革只争朝夕

“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10月23日晚间,央行在宣布24日起降息后,释放了这样一个信息。央行在寥寥数语中终结了“利率管制时代”,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其实,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速在2014年11月份央行宣布加息时就露出了端倪。2014年11月21日晚间,央行在宣布非对称降息的同时,宣布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由原来基准的1.1倍上调至1.2倍;在今年3月份和5月份,央行分两次将这一浮动区间的上限调至1.5倍。在之后的两次降息中,央行未对这一上限做出调整。及至10月23日,央行宣布“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在此期间,央行还从其他方面为利率市场化进行了准备。比如,《存款保险条例》5月1日起实施,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加上了一把“安全锁”;6月2日,《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并正式实施。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将之称为“解除存款利率管制前推出的最后一个产品”。

从以上动作不难看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确实是在“只争朝夕”。

“尽管存款利率上限彻底放开,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但未来利率调控机制建设、金融机构破产退出机制和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将是重点。”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采访时称。

11月20日,央行开始下调分支行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对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隔夜、7天的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分别调整为2.75%、3.25%。央行强调,此番调整SLF利率是为了加快建设适应市场需求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探索SLF利率发挥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

随着利率走廊的现身,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了新阶段,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人民币国际化步步为营

如果将纳入SDR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阶段,那么央行今年在这方面的工作可以用“步步为营”来形容,这一点在8月份以后体现的更为明显。

第一步,8月11日,央行完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这其实就是人民币“入篮”之前的第一个准备动作。很多人注意到,在这项改革措施中有这样一句话,“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这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12月11日正式发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构成了呼应。

之后,人民币国际化相继跨出了三大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一期)成功上线运行;中国采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资本账户放开稳步实施。

10月底,央行正式发布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提出,计划在自贸区内率先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