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正文

美债寒流来袭 信用债或加速分化(2)

主要影响情绪

自从2014年3月超日债利息违约,打破了中国公募债券市场的零违约纪录,境内信用债市场的信用事件就一直持续不断。进入2015年以后,负面信用事件爆发的频率前所未见,目前仅公募债券实质违约就已多达八起,个别领域和部分行业的信用风险正加速暴露,“防踩雷”已上升为信用债投资的关键词。

在债务违约渐呈常态化、市场风险意识提升、清理“僵尸企业”成为政策导向的情况下,美国高收益债市场出现的动荡,难免对国内信用债投资造成一定影响。

中美利差变动可能影响跨境资金的流动。民生证券固定收益团队最新报告中提出,在中国央行偏松货币政策以及美国加息预期的双重挤压下,中美之间的利差正在收窄。截至12月15日,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3.02%和2.28%,利差为74个基点,比2015年初时缩窄了至少80基点。“在如今资产荒的背景下,无法再用人民币资产赚钱效应作为对冲,一旦利差倒挂,货币贬值和资本外流风险将会上升。”该报告指出。

另有市场人士指出,从历史收益率数据上看,中美国债利率走向具有一定相似性,这种联系可能使美国国债利率拉动中国国债利率上升。

美债市场波动对市场情绪的影响也值得关注,尤其是国内信用债违约溢价畸低与违约风险上升的矛盾日益激化,加上接二连三的风险事件营造的谨慎气氛,市场对低等级债券的规避倾向已经有所显现,美国垃圾债若崩盘难免加重国内信用债市场风险厌恶情绪。

但业内人士认为,美债波动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主要将体现在情绪上,目前国内债券市场出现系统性下跌的可能性仍较小。首先,当下中美货币政策存在周期性差异,国内货币政策操作偏松,流动性持续充裕,企业融资成本趋降,再融资风险在降低,爆发大规模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小;其次,尽管监管层对“刚兑”的态度在发生变化,对债务违约的容忍度可能上升,但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仍是政策底线,未来信用风险更可能是有序释放;再者,缺资产格局依旧,对于成本刚性的机构而言,中低等级债券仍是增强收益的主要选择;最后,国内高收益债群体小,实质违约率很低,很多出现违约的债券最后都进行了兑付,因此个别信用事件对整个板块和整个市场的影响较为有限。

事实上,在美国垃圾债濒临崩盘的同时,近期中国信用债市场仍相当稳健,高收益债普遍走势平稳,尚未出现异常剧烈波动。

信用债“2.0时代”

美国高收益债市场的动荡仍具有警示意义。伴随国内经济增速下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债务违约渐呈常态化,信用风险已然是债券投资领域无法回避的问题,并将考验投资者择券能力。

从2013年违约风险“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到2014年公募债零违约纪录被破,再到2015年违约风暴崭露头角,与近些年信用市场风险偏好渐增、风险溢价屡见新低截然不同的是,负面信用事件从无到有、由少及多、从点到线,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的“新常态”。机构提示,违约风险的暴露并不是短期波动,而是伴随过剩产能淘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较长过程,目前才刚刚开始,后续继续爆发信用事件的概率较大。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高收益债市场群体将逐步壮大,而信用债定价有望恢复其本来的面目。目前看,市场存量高收益债主要由两类群体构成,一是强周期尤其是产能过剩行业债券,二是民企债券。在一段时期内,这两个领域仍将是信用事件的高发区。

国泰君安报告提示,煤炭、钢铁、机械、有色等产能过剩行业将是未来违约的高风险领域,同属产能过剩的建材、化工以及下游集中度较差、民企占比较多的电子、纺织服装、电气设备等行业风险也较高。海通证券则指出,结合近期民企信用事件,需警惕民企政治风险和公司治理风险。

伴随着高危债券风险暴露,真正低风险高资质的信用债将成为市场稀缺品,在缺资产格局下将受到资金追逐。总之,信用利差重估已经开始,信用债走向分化不可避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已有两只信用债基金打算通过转型主动结束自己的运作生涯,还有一只信用债指基由于规模持续萎缩面临清盘危机。随着信用债违约事件增多,主投信用债的基金产品也感到压力重重。业内人士表示,过去无差别投资的时代已经作古,中国信用债市场正走进精细化择券的“2.0时代”。

中、美十年期国债利率走势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