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正文

广东有制造业优势:出不了阿里巴巴 政府企业都有责(2)

广东大批的中小企业带来了庞大的蓝领用工需求,据刘康估计,每年广东的用工需求可达两三千万。闪聘希望在传统招聘模式基础上,将互联网改造的部分体现在“经纪人模式”:企业公开发单,经纪人自由接单,自由招聘,让招聘流程实现市场化,避免了企业招标的繁琐,和虚假招聘信息的弊端。

广东有制造业优势
广东有制造业优势

“扎根广东是件顺理成章的事,我们只是顺势而为。”刘康说,无论从用工市场,还是自己与团队的经验考虑,扎根广东都是不二之选。

新入局者

类似闪聘这种年轻公司的崛起,入行十年的周嘉亮有着切身体会。

2015年9月20日,第五届中国跨境电商年会暨海贸会5周年在广州闭幕,全国15个城市的跨境电子商务协会齐聚广州,发布广州宣言。从参会企业的数量增长,周嘉亮能感受到广州跨境电商的火热。

和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司一样,很多广州互联网公司快速吸纳投资,为了扩大业务量,哪怕不赚钱,也要压低产品价格,抢占市场,朝着上市的方向狂奔,但因管理、模式问题或投资人撤资、资金链中断等各种原因快速死亡。周嘉亮许多最初的创业伙伴,风生水起了一两年,悄无声息地就消失了。

入局者并不仅是小型创业公司。

2015年1月至7月,广州跨境电商进出口超过30亿元,居全国试点城市第一,新开业的跨境电商体验店超过20家。其中,奥园地产等广州老牌房企,以及广百百货、摩登百货等本土百货,也在今年加入了混战。

“全国的房地产企业,今年都在寻找出路。”奥园地产总裁助理苗思华说。

2015年5月,资金实力雄厚的奥园地产只不过看到一家跨境电商租了自己在南沙的一层门面,觉得商业模式不错,便在3个月之内,开业了目前广州占地面积最大的跨境电商体验店——广东南沙(奥园)跨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

奥园将原来的商业集团彻底更名为“广东奥园跨境电商集团”,打算单独剥离上市。苗思华对体验店的扩张步伐充满信心,计划今年内开业6家自营店,50家加盟店,明年完成200家加盟店。

与海关高度捆绑的跨境电商,成为对政策最为敏感的电商行业之一。“我们跟南沙区政府的关系很好。南沙区政府在保税区有地给我们,支持我们自己建仓,建好后全程监控管理。”苗思华说,到目前为止,跨境电商还没有遇到政策障碍,“反而是完全支持你”。

“光退税这一点,广州政府就做得非常好,流程正规,从没遇到过困难。”周嘉亮说,海关的便利也是他多年始终立足广州的重要原因。

高速扩张中的隐忧

闪聘成立以来感受最深的是,一个初创型企业最需要的天使资金,在广州面临巨大障碍:风投市场不够活跃。

闪聘得到的第一笔投资来自广州领先的创业孵化器“创新谷”,但此后,虽然商业模式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可,频频在创业大赛中获奖,却始终在广州找不到合适的投资人。

“广东的企业家不知道怎么让赚的钱增值,没有人引导这些企业参与到创业浪潮中来。”刘康强调,真正好的创业环境需要具备创业者和资金两个基本条件。创业者,广州有了,风投却一直冷淡,在北京、上海已经普及的GP、LP模式(私募基金中一般合伙人、有限合伙人),也尚未在广州大面积铺开。

“许多管理和模式上的问题在高速扩张中被掩盖了。”周嘉亮如今谨慎地扩张商品品类,谨慎地控制员工数量,甚至拒绝了几家北京、上海、深圳的投资公司。“我希望把这个企业做到一百年。”

“前两天我们去开eBay广州的大卖家会议,遇到很多跳槽或单干的旧同事。”周嘉亮得拿出媲美BAT的工资,才能挖到一位满意的人才。竞争压力让他不得不考虑转型,他计划今后将出口产品全部打上毕柏思品牌,专营几个固定品类。

“至少政府还是很关心我们的。”刘康回忆说,年初李克强总理来创新谷考察,他还机缘巧合地得到了在总理面前报告的机会。

政府的扶持政策经常弄得刘康眼花缭乱。有时,刘康会把征求意见稿当做正式通知,激动地准备材料,提交申请,却吃了“闭门羹”;有时,会弄混具体的发文部门;有时,一番折腾后,发现不达标,一分钱也拿不到。想到早就提交了申请,房屋补贴不知何时才能批下来之时,刘康无奈地笑道,“本来也没有多少钱,还是希望政策能更落到实处一些。”

“我们一直很努力地做自下而上的推动,但毕竟人微言轻。”戴森忍不住发发牢骚。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