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正文

共享经济时代的新金融挑战(3)

其次,就微观层面看,共享金融的基础也在于六个方面因素。一是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创新在提升金融效率同时,也使得金融交易变得更加复杂,在许多情况下距离普通人越来越远,逐渐成为少数金融“精英”的游戏,也带来金融脱离实体的困境。

由此,共享金融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促使金融活动“走下神坛”,回归“草根”和公开透明,使公众直接感受对金融的参与互助受益过程。二是使得金融消费者从被动变为主导,能够参与到金融交易决策之中,这也是共享金融的着力点。换句话说,也是如何使得金融发展与创新从“厂商时代”的“供给决定需求”,转向“消费者时代”的“需求导向”,从而使得金融产品及服务实现“标准化”与“定制化”的平衡,真正使公众能够主动分享现代金融发展的成就。三是共享金融通过对技术的充分运用,能够进一步打破金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薄膜”,使得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加便利和智能化,充分贴近和融入产业链、生活链中的节点,使得金融成为“身边触手可及”的服务。

同时可共享的金融资源价值不仅包括资金,而且涵盖了更广泛的功能与要素,从而成为每个主体都可选择更加自由、低门槛和安全进入的“金融服务便利店”。四是共享经济的发展最终要落在商业模式建设上,从而实现商业可持续与经济社会可持续的有效结合。共享金融同样需做到这一点,其机制和模式建设就成为核心问题。对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交易和分配来说,需要充分探索依托不同平台的模式、平台之间的开放式协调、完全去平台的分散化模式等,从而最终实现金融的商业和普惠目标的共存。五是在金融资本追求超额利润的“贪婪”之下,许多金融创新也在侵蚀着自己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社会基础,因此才需要各种“好的金融”来体现市场经济伦理,为美好社会的实现进行“弥补”和“调节”。

对此,共享金融的精神动力与理念,正是为了深刻改变“丛林法则”支配下的金融竞争原则。六是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际上降低了金融活动的搜寻成本和交易费用,提升了金融匹配效率,并且带来正的外部性和网络效应,因此使得金融活动能够进一步嵌入到经济社会的“角角落落”里,这种网络社会下的信息沟通与传递,就成为完成共享金融活动的技术基础。

应该说,共享金融理念与模式的发展,有助于抑制金融部门的过度扩张,使得金融发展中的效率、平等与伦理问题更好地结合起来。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来看,依托于大数据时代的技术与制度变革,共享金融将对货币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挑战,促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美好社会建设。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