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国企集团层面改革首次明确 央企重组胎动

此前高层对国企集团层面的产权改革存有疑虑一直未有共识,因而尽管各个省市出台了地方版的国企改革指导意见,但少有表态要涉足集团层面改革。不过,令学界人士与市场感到惊喜的是,《指导意见》对央企集团的改革决心要比预期的大得多。

国企集团层面改革明确
国企集团层面改革明确

9月13日下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份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从总体要求到分类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提出国企改革目标和举措。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采访了数名国企改革的专家,多名专家对《指导意见》均表示正面的肯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春学认为,最大的亮点是《指导意见》的各种表述中渗透着的市场化精神。即便是对“公益类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强调“可以通过购买、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

国务院国资委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认为,《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了国企集团公司的改革也要走股权多元化,以实现集团整体上市,这一点突破了以往的讨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也指出,《指导意见》明确了股权改革要延伸到集团公司,要加大集团层面的改革力度和实操层面将如何具化令人期待。

集团改革破冰

国企集团层面的改革无疑是本轮国企改革的一大亮点,也超出了市场对此的预期。在此之前,学界和市场对此都有过激烈的讨论。

张文魁指出,多数大型国企是集团型国企,央企几乎全部是集团型企业。这些集团型国企,以前的产权改革基本上是碎片化的,即保留母公司的国有制不受触碰,而子孙公司等下级法人实行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产权改革。这种改革看起来很多资产和业务被激活了,但未实行产权改革的集团公司却成了旧机制的大本营和旧货仓库,集团性国企并不能真正实现市场化,反而因为碎片化的产权改革而使整体协同效应遭到削弱,一个集团内的子孙公司之间各行其事甚至打来打去。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