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融券占两融万五比例难扩大 券商不赚钱动力小(2)

华南一家上市公司两融人士表示,“其实这么多年来融券没有发展,私募基本上放弃用融券来做风险对冲工具的安排。不是说他们没有需求,而是如果市场上券源比较丰富的话,他们可以构造出很多交易策略,他们的需求应该是很大的。”

上海一家私募公司总经理表示几乎没做过融券业务,牛市里多数希望通过做融资业务,但有些股票价格确实太高想融券,但问题是融不到券。“目前市场上有融券的需求,但券都被那些搞量化对冲、高频交易的垄断了。现在很多做T+0对冲交易的都在着急找券,”其表示,“不过我们在牛市里也懒得做空。做空并没有那么好做,牛市里不论再烂的股票也可能涨起来。等到融券通道打开后,牛市也到了末期,才希望更多的去融券。”

该私募总经理表示不少做T+0对冲交易的都在着急找券,而对于券商来说或是赔钱赚吆喝的买卖。

“一些专业投资者做融资融券套利,当天借、当天还,获取利益。他们是机构投资者,议价能力强,我们对这些客户推出的服务是融资融券T+0免息,纯粹是为了吸引专业投资者成为我们的客户,为他们免费提供券源。单独核算没有收益,从扩大影响力等方面可能能带来间接综合收益。”北京中型券商信用业务内部人士称。

该人士认为首要原因是客户没有太多旺盛的需求。“我们有客户,比如机构、上市公司大股东先把券借出去,但现在没有人要。作为战略投资者不想减持,如果能把券借出去,权益不减少,也不影响投票权,每年还有收益,还是有出借欲望的。”前述北京一家中型券商信用业务内部人士称。

券源困境一:自营券挖掘殆尽,成本难以覆盖

然而,培养融券市场,券源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据了解,此前券源主要来自两个途径,一是来自券商自营盘,二是通过证金公司借,即转融券。

然而,首先在自营券方面,券商已遇到困境。

上述华南上市券商两融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在自有券方面,证券公司能挖掘的券基本挖掘完了。“每个证券公司挖掘自有券都是通过自营部门去做的,但就目前来说,经过数年的发展,证券公司自营部门能提供的券源已经发挥到它最大的限度。”

他向记者解释,“现在市场行情正处在激烈的时期,对自营来说,他们有尽快变现的需求以保持流动性,这对自营很关键;在这个时间点上,自营不能进一步大规模地扩张自营券规模,融券券源规模也无法相应地扩大。所以就现状券源达到目前水平的情况,可以看出基本上是各家券商已经最大限度挖掘自有券源了。”

而前述北京中型券商信用业务内部人士则表示,如果是将券商自营的券借出去,多数情况下很难覆盖券商的机会成本。

该信用业务内部人士帮理财周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从自营准备券来说,如果能够完全做对冲,同时在期限完全匹配的情况下,考虑最多的是资金成本,就是机会成本。自营准备一个亿的证券给信用业务部门做融券,资金成本起码是6%。由于需求不旺,真正能够借出去形成融券余额的,最多占到一半,一般情况是占到1/4或者1/3。在券源利用率是50%的情况下,券商自会有收12%的费用才能覆盖机会成本,而融券费用最高的是10.35%。所以就融券业务单独核算并不赚钱,券商做的动力不大。“券商扩大融券规模作为券商的一种策略更多的是赚吆喝、造声势,表明券商服务品种齐全。”其表示。

“真正融券相对比较繁荣的时候,一定是建立与像台湾一样,能够把客户融资买入的券,客户又借给券商,券商把这些券再借给客户。融券成本降低的时候,份额会进一步提高。”沪上券商信用业务部人士表示。

若从证金公司借券,尽管券商也需要付一个资金成本的代价,但有一个期限匹配的问题。“比如一只股票我借半年,借100万股,但客户目前比较通行的做法是随借随还,今天借了可能明天就还了,所以代价更大。”该沪上信用部人士表示。

上一页1234下一页